欢迎来到山村网

陈与义:咏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

2019-02-07 02:23:38浏览:92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咏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  作者: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  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  独立东风看牡

  《咏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

  作者: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
  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
  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

  1、一自:自从。
  2、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3、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4、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5、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6、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翻译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
  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
  路是那么的漫长。
  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
  今天我独自一个,
  流落在青墩溪畔,
  在煦煦春风中,
  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赏析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着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英语作文常用谚语

上一篇:

店庆活动短信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