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曾畿:苏秀道中

2019-02-07 02:24:09浏览:40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苏秀道中》  作者:曾畿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

  《苏秀道中

  作者:曾畿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释

  1、此题为编者所加。
  2、苏:今江苏苏州。秀:秀州,今浙江嘉兴。作者曾几曾任浙西提刑,这首诗可能作于浙西任上。
  3、霖:一连数日的大雨。
  4、此句语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
  5、此句语出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6、最佳音:这里指雨打梧桐的声音。
  7、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望岁:盼望丰收年成。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时为浙西提刑任上。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三四化用杜句,十分自然。秋雨梧桐,一般都觉得愁人,作者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心情。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的劳动人民感情。

  这首诗咏物的技巧和起承转合暂且不说,我们只来说一说这里面表现出的作者的心态,我觉得“喜”字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没有任何难懂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把农民兄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与他们同喜同悲。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不仅在封建社会,即使是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吉甫敢于为民请命,排击煊赫一时的秦桧。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关于燕子的谚语

上一篇:

经典思念短信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