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2019-02-10 20:41:10浏览:80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  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

 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学生文化。她坚持“回归生活”的课改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

 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

 ③现行的品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习得道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她忠实地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忽视学生主体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而当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导,主客体颠倒现象还较严重,忽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特点,忽视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发展性,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唤发,学生习得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自主建构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②轻视学生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后回归学生生活。而当前品德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机械唯本现象仍有存在。

 ③漠视资源利用 品德课标指出:“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目前,教师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对学生生活资源的提炼和生成资源的捕捉,缺少对教材、学生、家庭等资源的开发、吸纳和整合。

 ④无视学生文化 品德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一种学生文化。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往往忽略学生发展环境,把学生看作“小大人”,习惯用那墨守成规、刻板僵化、居高临下的成人文化来组织教学,学生自由、自主的天性受到禁锢,生命的活力、张力无法施展。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品德课程实施的教育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课题的研究,将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效果。

 3、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以课程文化和学生文化的诸多影响因素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文化的特点,梳理、整合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内容,将之趣化、人本化,对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文化缺失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为丰厚思想品德课程文化、教师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提供有效途径,切实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实效。

 二、课题界定

 以思想品德教材为蓝本和载体,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实践,细化、活化、趣化课程内容及资源,着重突出思想品德学课的实用性,让思想品德课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的认识。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理性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学生成长目标:细化、活化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和相关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建构、体认、感悟、形成道德;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浓厚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家庭、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提升品德修养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和生活情趣。

 3、课题成果目标:构建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方式;开发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课程资源;撰写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四、研究的内容

 1、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中的实际问题及环境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和知识传授式德育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存在哪些干扰、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教师德育工作方式上存在哪些不足,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以便确定以生活为主题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

 2、构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的策略研究

 研究制定以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影响他们成长的兴趣、特长、个性特征、能力倾向、价值观取向、道德观导向等因素,来构建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每项活动都从生活实际中来,与学生的道德观导向等相吻合,同时确定明确的目标,通过生活实践把德育、心育结合起来,把道德、知识、行为结合起来,并通过教师的发现、唤醒、引导,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例如:在学生中开展以“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玩”、“怎样做人”、“怎样竞争”、“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父母”等为主题的活动进行自我设计,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和科学的道德观,促使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3、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的策略研究(即着重研究促使学校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① 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思想品德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主体。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应该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增加道德人文关怀成分,善于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善良之弦,让正直之举、同情之心成为他们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生活行为。如:开展“一日家长”、“一日校长”、“一日班主任”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等,使他们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生命学会尊重、关怀和爱护。在宣扬生活真善美的同时,要敢于让学生面对和剖析生活中的矛盾和丑恶现象。如:开展“关于学校收费问题的调查”、“影响家乡经济发展的社会调查”、“单亲家庭生活状况调查”、“家庭体罚情况的调查”等活动,通过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形成过程,来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和内化。

 ②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班集体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班集体内一种生活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人生初期思想品德观形成的重要支柱和基石,教师可以用自己的遗憾警示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可以以班级、年级、学校为单位,开展有关德育生活化的大讨论、沙龙等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究、思考人生发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

 ③ 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课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化情趣。由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只注重道德的说教和灌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校内广播、校刊、报告、参观、集会、访问、绘画、书法、工艺制作、戏剧等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生活情绪。进而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五、研究的方法

 ①理论研究:邀请专家作理论讲座;读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题研讨。

 ②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前的问卷调查;课题研究结题时的问卷调查。

 ③行动研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诊断,从而发现问题,制定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始行动(观察、记录),进而作出评价(分析、归纳)。

 ④经验总结:定期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定期举行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发布或比赛活动;定期编辑师生作品与研究成果。

 ⑤个案研究法:通过对问题学生的个案跟踪分析,不断总结与反思,以促使思想品德课真正回归生活。

 ⑥另外,再采用实证研究法、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研究法。通过理论分析,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科学性。

 六、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能力

 ①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学校制订了严格的课题管理制度(包括学习制度及成果奖励制度等)。

 ②课题组组长、副组长都参加过省级课题和市级课题,并都获奖,已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匀已参加过二轮以上的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的方法、手段、途径等匀有所了解,并能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2、时间保证

 本课题确立后,课题组成员将花费更大的精力,利用每周三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业务辅导和研究课题实施进展情况,每月对课题研究情况一次调研,布置研究工作,每学期对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情况做一次总结考核,切实保证课题研究深入、有序的进行。

 3、设备保障

 学校先后组建多功能综合媒体教室,购置了实物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刻录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今年学校已投重资组建了校园网;学校图书室有教师用书二百余册,供实验教师借阅;课题组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可随时上网查阅资料。

 七、课题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XX年年10月至2010年6月

 ①课题研究网络组建;②课题研究方案设计;③学习相关课程理论;

 2、实施阶段:2010年6月至2010年10月

 ①策略研究;②分专题开展行动研究;③收集研究案例。

 3、总结阶段:2010年10月至2010年10月

 ①课题总结报告。②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材料。③完成与品德教材配套的课件等。

 八、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总结报告

 2、教师专题论文集(论文、教学随想、教学日记)

 3、思想品德课教案集(初中各年级,word形式)

 4、思想品德课教学课件集(初中各年级,ppt形式)

 5、与思想品德教材匹配的教学视频(初中各年级,avi、wmv、rm等形式)

 附:主要参考文献

 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教学行为策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③《"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 叶澜原载《山西教育》

 ④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六一儿童节亲子活动邀请函

上一篇:

创业计划大赛策划书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