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外语写作教学心理2

2019-02-10 20:44:03浏览:13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第二节造句水平上写的教学如前所述,写的教学有不同的层次。书面造句水平上写的教学,应视为写的教学的组成部分,但只是低层次的

第二节造句水平上写的教学

如前所述,写的教学有不同的层次。书面造句水平上写的教学,应视为写的教学的组成部分,但只是低层次的教学任务。不能正确地造句也就根本不可能顺利写作。掌握语言仅仅停留在造句水平则明显不足,还需继续提高。书面造句还不是写作,只是写作的基础。

一、书面造句的心理分析

造句是言语产生的基本能力,是属于言语表达技能的一部分。口语表达即"说"以口头造句为基础;笔语表达即"写"则无疑应以书面造句为基础。关于言语表达的心理特点,曾在第七章中介绍。但造句毕竟还不是表达思想。表达思想必须考虑社会语境等许多因素,而造句只是按语法要求组织词汇及短语等语言材料。

一般说来,书面造句还只是一种语言练习,以培养语言技能为目的。但造句也有不同的层次。初期常用的替换性造句,即围绕一个句型调换个别成分写出句子来,当然是再简单不过。这种练习还只在于熟悉句型,只要求语法正确,不严格限制所表达的意义。较多的造句练习则停留在就一个单词或一种句法结构自由造句,或回答问题,或将本族语句子译成外文句子等这样的水平上。这样的造句除语法正确的要求之外,已经触及语义上的要求。也就是说,造出一个句子总应表达一种思想,提出一点信息,当然不一定是自己的思想。但如果是进行真实书面交际在写作某种材料过程中的造句,那已是在通过造句表达思想。这就必须考虑上下文关系,考虑读者及体裁等诸多方面。

从以上分析可见,造句有不同的层次。而所指"造句水平"主要还是侧重在自由造句方面。在这个层次上,只在句子范围内要求词汇和语法上使用正确,暂不考虑修辞上问题。但必须看到口头造句和书面造句是截然不同的,其明显的区别在于:1.口头造句有时间限制,要求迅速完成,而且无暇修改和校正。书面造句一般不受限制(例如课外作业)。即使限时完成(课内练习),也总是比较从容,完成后还能再予检查改正。

2.口头造句多为急就,无法使用工具书;语法、词汇的使用一般较简单。反之,书面造句有较多时间考虑,而且有可能使用工具书,语法、词汇的使用相应较复杂。

3.口头造句主要依靠发音器官的发音技能来实现输出功能,造句的效果部分地取决于发音的质量。书面造句主要依靠手的书写技能来实现输出功能,从而书写在书面造句方面也有一定地位。当然,句子内容的优劣主要还是决定于言语表达技能中最为重要的,规范地使用词汇和语法结构形成句子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口语和笔语的训练是一致的。但对笔语在选词造句的质量上有较高的要求,因为人们在运用口语与笔语时,实际上使用着有一定程度区别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也就是说,从语言体裁和风格上,会话语与书卷语之间可以有所不同。

二、书面造句能力的培养

书面造句通常都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练习形式,其作用一般在于帮助掌握语言,培养言语技能。但为了培养写的技能,无疑应当首先培养书面造句的能力。从而书面造句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当然,并非仅仅通过造句练习就能有效地培养造句能力。每种能力和技能的提高,常常都是多方面配合的结果,特别应当强调的是语言手段的长期积累和积极掌握。语言手段即语言材料包括词汇和惯用的短语乃至句子。无论是口语还是笔语,在计划表达内容时,总是在自己已掌握的语言材料中考虑选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不熟练掌握语言材料和熟悉各种句型,也就不可能顺利地造句。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书面造句能力,从各种能力心理分析考虑,似应明确以下几点:

1.对培养书面造句能力说来,学习和习得都是重要的。应自觉掌握语法规则并熟练地自觉运用规则正确造句,又应自觉不自觉地在大量言语实践中广泛接触和积累外语材料。各种语法练习、句型练习都有助于造句能力的培养。

2.书面造句能力的培养并不限于笔语活动。口语的习得对书面造句也有很大帮助。已经在口语上掌握的句子,写下来就是书面造句。因此,进行写话练习就是利用口语提高造句能力的好形式。而且大量口语活动能大大提高掌握语言材料的熟练程度。

3.对培养书面造句能力最有帮助的是阅读。从阅读中能大量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材料。新材料可通过多阅读而逐渐吸收,旧材料在读物中出现能得到复习和巩固。应做到课内外结合,自觉进行大量阅读。

4.培养书面造句能力,既不能仅仅限于进行书面造句练习,而应与其他各方面学习活动结合,同时又不能在进行各方面学习活动情况下完全撇开书面造句不管。应在合理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同时,侧重书面造句能力的训练,这才能有效地提高书面造句能力,为进一步进行写的训练打好基础。

外语写作教学心理2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戏曲电视节目策划书范文

上一篇:

综合测评初评工作方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