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从农民到市民

2019-02-11 22:44:29浏览:4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从农民到市民城市化是市民化的舞台和载体,市民化是城市化的结果和目的。在一个市场经济占据重要地位的国家,农业现代化、农村城

从农民到市民

城市化是市民化的舞台和载体,市民化是城市化的结果和目的。在一个市场经济占据重要地位的国家,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必然最终带动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关注民工问题,在深层次而言,应该关注“三农”问题农民市民化: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上海进入21世纪以后,率先提出“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郊区发展战略,为上海解决“三农”问题和郊区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其决定性的意义就在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农民的最终出路。而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民市民化,使农民真正成为享受现代文明的新型市民,又是困扰上海郊区城市化持续发展的一个棘手问题。许多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以后,在身份和职业上转变为城市居民,但从社会和文化层面来看,户籍改变并没有自动带来农民“角色”内涵的完整转变,农民没有真正过上城市化的生活。如何在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民市民化,其重要意义有五方面:一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二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三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必要途径。四是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五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城市化推进速度不快,农民进城难,或进城后也无法变市民,其公民权利遭到侵害,人格得不到尊重,才会产生许多针对城市和城市居民的犯罪。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上海郊区农民大致可分为3个群体:一是已获得非农化职业,但在户籍意义上还是农民;二是完全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全职农民;三是介于两者之间,在从事非农职业的同时也从事农业生产。农民市民化不仅是针对于第一部分即将或正在进行户籍转变的农民,也要考虑到第二甚至第三部分农民的发展。因此,农民市民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农民”不再是一个同质性的群体,农民内部的不同群体之间,其市民化的难易程度不同。如何理解“农民市民化”?狭义上指农民、城市农民工等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获得所在地的城市户口及相应的社会权利。从广义看,“农民市民化”指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使传统农民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向市民转化,以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总之,从农民变为市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解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问题,又要解决提高素质、社会权利的问题,还要解决提高生产生活质量和社会普遍参与的问题。农民市民化的途径与政策建议外在的制度导入和政策扶持,在农民市民化的初期将起主导作用。但是,目前仍面临认识障碍、政策障碍、制度障碍、信息障碍和农民自身的素质障碍等。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这些障碍,将是首先寻求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宏观政策层面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部门首先要改变观念,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二是以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为重点,加快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创新,扩大郊区农民的就业。三是加快郊区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农民养老方式的社会化和市民化。设计一个与城市居民相对接近、便于今后与城镇社保体系相衔接的操作方案,先养老保险,后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四是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处理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农村转型和农民转变。五是改革传统的城乡二元治理体制,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的环境。六是加快城市化发展,以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市民化。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特色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上一篇:

法院党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