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对联中,词类活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词类活用不是词的兼类。活用是指原属于甲类的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乙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当做动词:
在汉语中原本是名词的字,由于组句的不同,而改变了这个字的词性,使其成为了动词。下面使用几个名词造句:
愚公竹舍面山居。 这个“面”,作“面对”讲,成为了动词。
春风二月草已芽。 这个“芽”,意思为“发芽”,也是动词。
竹影红墙攀绿瓦。 这个“影”,是“挡住”的意思,是动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个“绿”,是“染绿”的意思,也是动词。
2、名词作形容词:
在汉语中原本是名词的字,由于组句的不同,而改变了这个字的词性,使其成为了形容词。下面使用几个名词造句:
柳绽新芽春两岸。 这个“春”,是“生机勃勃”的意思,所以说这个“春”字是个形容词。
江河不老常流水;(莲翁出句)
松柏长春不畏霜。(莲翁对句)
对句里的“春”字,原本是个名词,可是在这个句子里是形容松柏的繁茂青葱,“春”字当做作形容词用,与上联形容词“老”相对。
对句不能贸然的组句相对。一定要仔细认真的分析出句的联意,出句的字里行间有什么暗藏的机巧或是蕴意,然后再分析出句的节拍、词性结构以及每个字的声律。然后再动笔拟句。最后还要再三的炼句炼字,方能拟写出好的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