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新春佳节而创作的对联,其内容都是表现出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和继往开来的进取精神,反映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和对未来的憧憬,因此,其语言应选择吉利、喜庆、祝福的字眼。
春联是过年时传递新春祝福的载体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春的祝福也会随之改变,所以春联的内容也不能年年一个样。本文通过一些例子来和大家大概了解一下春联的主要特点,并顺便说明个性化春联创作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这是一副流传了很多年的通用春联(按:据陈楚明先生考证,此联为明代状元潮州林大钦所撰。下联尾字原为“堂”),极富喜庆、祥和的春节气息,但是没有什么特色,几乎每家、每年都可以张贴。类似的还有: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象更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像这类通用春联,我们不能说它们没有可取性,毕竟它们也曾为千家万户传递着新年的祝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追求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我们应该创作出更具特色的春联作品,来烘托春节的气氛,不是更有意义吗?
在本人看来,写春联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而变换不同的角度,从而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有针对性的、实用性强的春联。
一、时间的不同,是指春联是不应该有永久性的,专门为今年写的,明年就不宜再继续使用了。于是,就产生了嵌年份春联、干支春联等具有特定时间的春联。例如:
一代英豪,九州生色;
八方锦绣,四季呈祥。
这是198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组与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共青团北京市委文体部联合征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上联为出句,下联为作者对句)。该联中嵌上“一九八四”字样,可谓确切不移。还有:
一抹朝霞,九州异彩;
九天旭日,一派春光。
也是因为嵌入“一九九一”,便确定了它的使用年份。
另外,林从龙先生也有一副专门为2000年“千禧龙年”而创作的春联:
兔返蟾宫,俯瞰两千年春色;
龙腾鲸海,高翔九万里神州。
上联直接点出“两千年”,另外,上联的“兔返蟾宫”和下联的“龙腾鲸海”,也代表“兔走龙来”,是“兔龙之交”的年份。
除了嵌年份的春联外,我们来看几副干支春联。由于我国有以干支纪年的传统习俗,在春联中嵌入当年干支字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
光耀东风,庚星孕李;
春回南亩,辰日种瓜。
这是庚辰年春联,在联中嵌有“庚辰”二字,很有特指性。
甲第毗连,风清里巷;
子孙蔚起,泽衍箕裘。
这是甲子年用传统春联,以鹤顶格嵌入“甲子”,确定了年份。
明在堂创始人陈楚明先生善于创作干支春联,比如他专为2018年创作的“戊戌”凤顶格春联:
戊夜悬星昭好运;
戌年团锦祝长春。
通过“戊”“戌”二字灵活组词,巧妙构思,再合拢到春联的特质上,既有狗年的特点,又有新春的祝福,十分工稳。
二、地点的不同,是指春联应当有一定的地域性。例如: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这是清代宁波名医范文甫自题其药店的一副春联,其它店铺不适用。而且,此联凸显出作者的豁达胸襟,其他药店的老板估计也不会随便张贴的(尤其“贫”字很是忌讳)。
高井春风,吹彻仓后墙湾,年年如意,户户吉祥,盐道溯西河,轩辕驻马孚嘉颂;
茨山明月,照遍藩城堤下,处处回龙,家家接贵,三星朝北斗,药王怡庆太平歌。
这是熊绪文写的一副春联。上下联巧集长沙22条街道名称,大有以线串珠之妙。此联非长沙不用。
春信千家传紫燕;
山歌一曲动银锄。
这是1992年梁石创作的一副适合农村使用的春联。该联以“紫燕”、“山歌”、“银锄”等深富田园气息的字眼,来为读者展示一幅栩栩如生的农民劳动画面。
刷掉一穷二白;
印成万紫千红。
这是符乃若于解放初期为某印刷厂题写的一副春联。鹤顶格嵌入“印刷”二字,确指无疑。虽然未直接点出“春”意,但“万紫千红”四字却已春意盎然,因为古人早就说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人物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家庭方面的春联。旧时的一些官宦人家、书香门第等高门大户,于春联是非常讲究的,往往不会应付了事。讲究之一,就是切合本家的姓氏。一般是选取本姓历史名人的故事,以壮门楣;又含激励子孙、继往开来之意。古往今来,出现了不少精美的姓氏春联。例如:
黄槐绿竹栽新院;
紫燕红鹅说旧家。
这是一副王氏春联。上联用北宋王祐、东晋王徽之的典故;下联用王谢、东晋王羲之的典故,用以表明户主的姓氏。
鹿洞春风暖;
鹅湖化日长。
这是一副朱姓人家所用的春联。联中说的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事。“鹿洞”即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朱熹曾在此讲学。“鹅湖”,山名,也是书院名,在江西铅山县北荷湖山。朱熹曾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在此讲学。此联既切朱氏,又切春节,十分工巧。
东山丝竹陶情早;
春草池塘得句新。
这是一副谢姓人家用的春联。上联说的是东晋谢安隐居会稽东山,以丝竹(音乐)陶冶性情的故事。下联说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典故。“春草池塘”,出自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中有名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道德经传,祥迎紫气;
谪仙名重,瑞霭青莲。
这是一副李姓人家用的春联。上联以“道德”“紫气”切住老子(姓李名耳),下联以“谪仙”“青莲”紧扣李白,确切不易。
四、事件的不同,是指春联中所呈现的不同时间的、已经发生或预期发生的大事,同样会使春联纷呈异彩。例如:
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语武陵人,于今可改秦衣服;
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此后休嗟蜀道难。
这是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先生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大总统后,正在成都读书的郭沫若创作的一副春联。联中为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崭新景象,表达了当时进步青年诚挚的爱国热情和无法掩饰的狂喜心情。再如:
澳上秋风葡落叶;
门前春色燕归巢。
这副春联所涉及的题材是澳门回归。它的成功之处在于,灵活运用比喻、比衬、嵌字、双关等多种修辞手法入联,来表述祖国人民欢庆澳门回归后的喜悦心情。以“燕”比喻澳门,以“巢”比喻祖国;用“秋”之衰落,比衬“春”之兴盛;另以鹤顶格嵌上“澳门”巧妙表达主题;更妙的是“葡”字的双关(一指葡萄叶,另指葡萄牙)。
还有陈自如1993年撰写的春联:
旭日行天,喜盖通红大印;
神州铺纸,欣签致富合同。
以鲜明生动的形象,热情歌颂了党中央的富民政策和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场景,较之干巴巴口号式的“党颁富民策,人奔小康途”何啻天壤!
五、有没有一副春联,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体现出来呢?有!前不久,莫非楹联工作室发出的《天价春联,给您拜年》的启事后,有一位姓李名双福的兄台找来,他说他刚拿到某酒品牌的县城代理权,刚装修好店面,要订制一副新春联,要求说明他家是卖酒的,而且酒好,能含有他的名字更好。最终,莫非先生给他写的是:
凝香杯酒无双品;
送福梅花第一春。
“酒无双品”,这夸酒好,在第六字和第九字分别嵌了他的名字“双”“福”,而且,还另外特别限定了两个关键——狗年和新开业。小狗的爪印可以印出“梅花”,因为是新开业,所以用“第一春”。于是时间(狗年)、地点(卖酒商铺)、人物(嵌名)、事件(过第一个春节)四个关键都点出来了,也算是发掘了订制春联里一个新的创意极限。
当然了,以上所说的个性化春联,也应该以畅达、美好、祥和、自然为基调,才能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年祝福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