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榕园楹帖》01

2019-02-14 22:05:25浏览:58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往期回顾:榕园楹帖·序榕园楹帖◎侯官李彦章撰◎阳明、西邕两书院弟子校刊阳明书院大门合千里外东至屯所、西至田阳,俗喜儒风,

往期回顾:榕园楹帖·序


榕园楹帖


◎侯官李彦章撰

◎阳明、西邕两书院弟子校刊


阳明书院大门

合千里外东至屯所、西至田阳,俗喜儒风,今已见从游多士;

愿十年后家有洙泗、户有邹鲁,化行荒服,我又宗先世成公。


上下联以“俗喜儒风”和“化行荒服”在腰部引领前后展开,应该都比较通俗易懂。“洙泗”、“邹鲁”都是以地点来指代儒家文化的名词,这个用法在古诗联里屡见不鲜,有时候为了照顾平仄也会把“洙泗”倒过来变成“泗洙”,如汤斌写在无锡惠山的邹浩祠对联:


六经万户千门,只慎独两言,上接泗洙,下肩伊洛;

三疏九年再窜,痛引裾一决,晚行岭海,夜渡潇湘。

这联最后面有个“成公”。中国古代的“成公”有很多,那这里李彦章所宗的是哪位“成公”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吧。


服其教、畏其神,故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遍为尔德;

官先事、士先志,有君子之词而无君子之言,莫入吾门。


“服其教、畏其神”出自《大戴礼记》:“宰我问于孔子曰: 予闻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何以至三百年? 孔子曰: 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木火财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意思是说宰我问孔子,我听说黄帝牛逼了三百年,他怎么这么厉害?孔子回答说,黄帝活着的百年间给大家做了很多好事,他死后人民敬畏他又过了百年,再然后人民沿用他制定的规章制度又过了百年。其实“三百年”应该不是阿拉伯数字那种300年,可能是“三个 数百年”这样一种概念。

“官先事、士先志”出自《礼记·学记》: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遍为尔德”也是集句,出自《诗经·小雅·天保》: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集句成文本身就显得逼格较高,放在这里组合起来也相当切题。只是此联句脚平仄有点不太常规,也许这也是当初它没入选《楹联丛话》的小瑕疵吧。


润经堂

即讲堂


周二千里以观风,统思田之有土有人,士尚能言旧德;

后三百年而至郡,继教化于先知先觉,我仍得与斯文。


提个小问题,“后三百年而至郡”,是在谁或者什么事件之后的三百年?


率土尽同文,愿此邦易俗移风,欲使偏陬如上国;

登堂能讲学,与多士敦诗说礼,须知太守本书生。


这联当初入选了《楹联丛话》,577句式工稳儒雅。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昼有为、宵有得、瞬有养、息有存。


这同样是个集句联,上联出自《论语》,下联是北宋理学家张载的题言。


崇报堂

祀王文成公于此

卓矣先生立德立功立言,此之谓不朽;

勖哉多士近智近仁近勇,知所以修身。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仁者爱人,方知子弟田畴,古称遗爱;

公之生日,想见文章功业,今尚长生。

阳明先生生日题句


实学斋

刘略 班艺 虞志 荀录 自昔有怀,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朝经 暮史 昼子 夜集 以此为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细心的小同学可能发现这联有重字,所以梁章钜《楹联丛话》只把后面集句部分给选进去了。又或者这本身就是两副对联?待考。


实用斋

以禹贡治河、以春秋折狱、以三百五篇为谏书,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

知圣贤源流、知民物利病、知四千余年之得失,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


这联《楹联丛话》同样只收录了后面两个分句。


忠信为实、多交为富,尔诸生勿矜词藻;

先民是程、大猷是经,凡读书当看事功。

这联另见于清末林庆铨的《楹联述录》,这本书里这副对联直接就拆成了两副,前面八字集句,后面七字据说是覃溪先生翁方纲的诗句。


有同学可能有意见了,昨天还说不是每天更新的,怎么今天又来了?诶我就是这样,在你们以为我不会更新的时候忽然就更新了,在你们满心期待的时候就便秘,就是这么令人捉摸不透。

每次就更新10个对联吧,这样我写起来不累你们看起来也不累。

原文已经附在文末,期待各位朋友拨冗指正。

另外,点名向几位前辈大佬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一位娄姓前辈,是您的一本书让我感觉我也可以效仿着做一下类似的事情。

    感谢一位龚姓前辈、一位景姓前辈,帮忙解释了一个读不懂的句子。

    感谢一位潘姓前辈,前篇《序言》有不少疏误,这位前辈不辞辛苦一一指出。接下来我会把修改过的重新发出来。

    谢谢大家的时间,我们下期再会!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榕园楹帖·序

上一篇:

《榕园楹帖》02(阳明书院二十六学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