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虚词在调节楹联节奏中的重要作用

2019-02-14 22:25:05浏览:48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在楹联创作中,我们的节奏点一般以马蹄韵来差别,但也有一些联是以意节来划分节奏点。在实际运用中,常遇到连续两个节奏点为平声

在楹联创作中,我们的节奏点一般以马蹄韵来差别,但也有一些联是以意节来划分节奏点。在实际运用中,常遇到连续两个节奏点为平声或仄声,为了不破坏联意,且确保节奏之美,我们常常在非节奏点上做文章,并辅之以虚词,以纠正联中节奏点连平或连仄现象。要注意的是,这种以虚词来辅助节奏的,要上下联同步。

下面以古广祥联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例联:古广祥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
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此为二句联。就上联而言,第二分句若无“之”字,其节奏则为:平(领字)+仄仄+平仄,因“祚”“尽”均为仄声字,节奏点连仄打破了马蹄韵的节奏美。但联家在连仄的第二节奏“将尽”中,将非节奏点字保持与节奏点相反,即“将”与“尽”为一平一仄,对节奏美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再用一个虚词“之”,则将节奏调整为:平(领字)+仄仄+平+平仄,全句实现了两仄两平交替,达到了马蹄韵要求。

下联则将节奏调整为:仄(领字)+仄平+平+仄平,也使节奏点实现了平仄交替。

当然在联句中,联家先将“将”“遽”预设为平与仄,预设了这样的平仄调节后,节奏成为“仄仄+平仄”,再辅助以虚词“之”,能使节奏更趋完美。如果不事先预设,就形成连续四个字为仄声,即“仄仄+仄仄”,这时就更需要加入一个虚词对节奏进行调节,即“仄仄+平+仄仄”,以尽量保证联语的韵律美。

由此可见,虚词在调节楹联的节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调整节奏,甚至可以救诗联中的孤平问题,从而较好地保证诗联的节奏美。

(作者系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楹联研究会执行会长。此文摘自作者《楹联十讲》一书)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丘琼山对联护尊严

上一篇:

5个经典对联, 出对联骂人反被骂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