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怀念】自己写的春联,那才够年味儿

2019-02-14 22:25:58浏览:21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进入腊月,同事们朋友们又开始鼓捣各种各样的台历、福字和年画了。受惠于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快速传播了文明的同时,也取

进入腊月,同事们朋友们又开始鼓捣各种各样的台历、福字和年画了。

受惠于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快速传播了文明的同时,也取代了很多原先手工味的东西。比如家家户户年三十这天贴的对联,以前都是请村里会写毛笔字的人代写,而现在清一色都是买工厂里印刷的成品,字迹确实清晰工整,但你若一家一户挨着看,很快你会发现张三家和李四家的对联竟然是一模一样的,怅然若失中,本就淡了的年味,淡至如水了。

小时候,家里写对联是一件很隆重的事。父亲特意从大集上买回了4张大红纸,根据家里大门小门的数量提前裁好,然后专门邀请后街的张大伯到家里写对联。张大伯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练得一手不错的毛笔字,还喜爱读些通俗演义之类的书,是村子里少有的文化人。在写对联上,至少小半个村子里的人都要央求他。

除了自带笔墨外,通常张大伯还会带一本老黄历,在老黄历的末页有一些常用的对联,像“向阳门第春常在,吉庆人家庆有余”、“春回大地 福满人间”、“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不老”等,对于没有特殊要求的村人,他就写这些熟稔的对联。由于年年写,好多我们都能熟记在心了。

张大伯把墨温好后,趁着热乎劲儿,一气呵成写下五六幅对联,那酣畅淋漓的毛笔字,常引得村里人称赞不已。张大伯写到谁家,谁家自然就要预备好酒菜,大人们忙活着,我们小孩也闲不住,帮着递红纸、扶对联、晾对联,红色沾满了小手,可一点都不觉得脏,这是过年才有的喜庆颜色。

乡村的冬天冷,写好的对联要晾晒一天一夜才能干。对联要先收好,等到三十那天早晨再贴到门上。每年贴完自家的对联,再去帮爷爷贴对联时,爷爷都会讲那个把“肥猪满圈”误贴到炕上的笑话。在笑呵呵中,又长大了一岁,度过了一年。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那时,春联里写满幸福

上一篇:

对联故事:虎年赏虎联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