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古代经典对联:“三更挑水,担回两轮明月”,下联更加经典

2019-02-14 22:28:08浏览:85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中国古代的文学,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存在,我们的文字魅力无穷,以至于我们的文化也有着非常优秀的形式。不管是诗词,亦或者是古

中国古代的文学,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存在,我们的文字魅力无穷,以至于我们的文化也有着非常优秀的形式。不管是诗词,亦或者是古代的赋,更或者是古代的元曲,他们总是会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不过,我觉得,在这样的文化中,有一个文化却是绝对独特的存在,那就是对联。

很多人都知道对联,但是却不了解它。在很多人的眼中,对联更多是一种形式。它可以出现在自己的家门口,成为我们祈福的存在。这似乎就是如今的人们眼中最好的对联形式了。古代据说是从五代时期出现的,但是在我看来,其实成为文学的时候,就已经有对联了。对联不讲求押韵,却对平仄有着自己的要求。在古人的眼中,对联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表达自己感情的存在了。

宋朝时,有一对好友,两人去佛寺小住。两人夜间的时候,在寺庙中对月聊天,他们饮茶,聊天,自是别有一番的风味。在两人的聊天中,寺院中的一个僧侣却挑着水从远处而来。远远的看过去,这个僧人,肩上放着担子,每一个担子中又都有满满的水,天上明亮的月亮就在这两个水桶中,像是画一般的,向着两人走来。


其中的一个书生看到了这个景象,心中就有了一个想要对对联的心情。书生看着远方,说了一句:“三更挑水,担回两轮明月”。要说,这个对联其实是相对讲究的,我们从中开始感受到一种魅力。短短十个字,却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画卷,这僧人肩上的担子,更多的是一种独特的魅力,不是吗?

听了好友的这话,另一个书生也坐不住了。书生沉思了一会,就说出了自己的下联。这个友人说的是:“傍晚洗衣,弄碎一片彩霞”。这个下联与上联相互成全,竟然成了一个绝对。在古人的眼中,他们俩用了二十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两幅美景。有些时候,很多事情都是看似平常平常的,却总是用一种其他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与众不同。

这大概就是对联的魅力吧。对联与其他的文学形式不同,它的篇幅很短,而形式,也可以根据人们所需要的样子,进行一定的改变。我们如今对它的不重视,其实是我们的失败,对于这样的文学来说,我们更应该珍惜他的价值,然后好好的保护他,不是吗?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于对联规则,尊重为好

上一篇:

联如美酒字生香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