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为人所熟知,除此之外,江西是否还有其他历史上著名的官宦型的机智人物故事呢?我们还是
从小沧浪园对联谈起
假如到济南游览,免不了要去市区北部的大明湖,这个驰名中外的城区之湖,小巧玲珑,别有风趣。它荷、柳掩映湖中,亭榭点缀其间,格外明媚可爱,使人流连忘返。在湖畔有座小沧浪园,园内有副对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副对联,上联突出“荷”与“柳”,下联着墨“山”与“湖”,湖为山城増色,山城为湖光添情,疏朗明快的笔调,简洁鲜明地勾画出大明湖的特有景致。正因如此,这副对联素有盛名,《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称其“尽画了大明湖的绝景”。这副对联,为清朝著名书法家铁保所书,而联语则为江西才子刘凤诰所撰。
刘凤诰(1760——1830)字丞牧,号金门,江西萍乡人。其父刘瑞贞生有三个男孩,长子凤梁,次子凤调,凤诰排行第二。凤诰家境贫寒,自学成才,清乾隆五十三年(1789)赴京会考,殿试一甲三名,官授翰林院编修。相传,凤诰被点为探花,还有一段趣闻:殿试的吋候,凤诰因为好奇心驱使,忍不住抬头看了一下大殿。正巧被皇帝发现了,立即受到训斥,还要问他欺君之罪。凤诰急中生智,说是在看殿上的对联,并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皇帝问:“你怎么有此记性?”凤诰答道:“学生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皇帝又问:“一目岂能十行?”凤诰又答:“皇上,残月况照天下。”皇帝出对面试:“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谁是摘星子?”凤诰对曰:“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按照刘的才学,本来应该点为状元,但是“东南西北”非对“春夏秋冬”,“摘星子”只能对“探花郎”,皇帝本意也是专点探花的。有人说,这是由于凤诰抬头一望,才落得如此结果。当然,传闻终不足信,只能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凤诰进入仕途后,官居显要。据说,他晚年回乡省亲,拗不过侄子们的纠缠,只好以自己的职位组成了一副对联:“吏、户、礼、兵卿贰;楚、齐、吴、越横衡。”的确,凤诰曾任礼、户、兵、吏各部侍郎,还曾在楚、齐、吴、越任地方官。后来,有人暗暗在上联加了“还是翰林院”,在下联续了“又到乌龙江”。意思是你虽然职位多,最终还是呆在翰林院;更可叹者,竟曾被远谪到乌龙江充军。这虽是戏谑,却也属实情。
刘凤诰虽为官宦,但素性耿介,心挚志诚,爱才嫉恶,是清代著名学者之一,乾隆皇帝曾传旨奖励,称之为“江西大器”。不过,刘凤诰名播四方,并不是由于他的官位或学问,而是因为他的故事颇多,如今又被列入了机智人物故事的范畴。这一点,可能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