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太平安徽桐城人,号“三书老翁”,书斋“清风园”,海外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文艺评论家。1947年4月生于安徽桐城,幼承家学,6岁跟随其父习古诗文,入四书五经,日诵唐诗一首。其父为老北大学生,曾师从美学泰斗朱光潜先生。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教授。主讲形式逻辑、美学等课程。时人称誉为“安财的鲁迅”、“安财四大才子之首”、“安财思想家”。叶教授崇拜毛泽东,服膺李泽厚,李先生的美学思想对其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叶教授对当代哲学美学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揭示了“美的本质”,对哲学、美学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因大陆与台湾学术思想相互隔离,迄今为止,其学术思想未大陆学界充分认识,但其哲学美学思想在欧美、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学术贡献已经被海外汉学界充分认可,并得到同行专家的广泛赞誉。
楹联,是我国旅游胜地的一道“亮丽景观”。充分开发利用这笔旅游资源,对於扩充现游胜地的人文含量,提升其审美品位,进而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爱展,有著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
中国旅游胜地的楹联,有“特”、“丰"、“精”三大明显特徴。
所谓“特”,是指楹联是中国的特產。它是由於汉字的独特构造和中华民族讲求均衡对称的审美观念而形成的。
其一,汉字的音、形、义在数量属性上是对应的,於是就能创造出楹联这种句式相同、字数相等的文学形式来;
其二,中华民族讲求均衡对称的中和视念,文艺美学上便有了“对仗”遗种形式规范,并有了骈文、律诗遗种独特的艺术样式。而駢交和律诗中的对句,正是產生楹联这种文学样式的逻辑先声。这就形成任何别国所不具备的独特的文化资源。
所谓“丰”,是指楹联在我国旅游胜地的存有,数量极多。神州大地,旅游胜地无数,每一处旅游胜地有很多景点,每一景点又各有楹联,其总量可想而知。以杭州为例。就有九溪十八涧、孤山、飞来峰、钱塘潮等天然景观多处,有中山公园、岳飞墓、苏小小墓、张苍水墓、秋瑾墓、钱王祠等纪念性景点多处,有小瀛州、三潭印月、花港观鱼、平湖秋月、翠微亭、望湖楼、漪圆等艺术性建筑多少个,总起来,仅杭州的景点就不下於50多个!而每个景点都有许多楹联。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唐诗、宋词流传下来的数以万计;殊不知,旅游胜地的楹联,作为文学遗產,其数量之多,也许并不亚于唐诗宋词!
所谓“精”,是指这些楹联作为艺术品的上乘品质。这可以从多方面来加以理解。
其一,中华民族的深层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有利於主体对对象世界的静默观察,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体験反求。这样的主体,无疑极具艺术悟性,极具豊富心灵;
其二,中华文化不仅发源最早,而且广收博采,从未中断,因而越来越宏富精深。这样,生活於其中的文化人就具有极强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
其三,楹联,作为文化人面对对象世界时心灵感发而形成的艺术品,其精致程度甚至不亚於被歴史公认的唐诗宋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不一定都得以表;而楹联的创作,却一开始就为著发表--鍥刻,张贴,公佈於眾。为著后来者的观赏—这种深层次的责任意识,使这些高层次的文化人自然而然地致力於楹联的思想性的精辟和艺术性的精巧。如此创作出来的楹联,必然能精确地楩括出当地景观的独特风格、独特价値、独特魅力,凝聚了创作者的独特感受和精彩智慧。也必然会產生千古流传的艺术精品。
二
如果说,奇山异水、风格建筑等旅游景观各国皆有,我国未必独领风騒,那废,具有“特”、“丰”、“精”三大特徴的旅避胜地的楹联却是我国绝无仅有的资源优势。
首先,欣赏楹联有助於旅游者提高观赏该景观的与趣和情致,加深美好印象。如广东省新会县有一山,其四周乱石累累,酷似羊群。明末,有人借用“叱石为羊”的神话而命山名属“叱石山”。其处有楹联曰:
鸟语和溪音 自在笙簧 不假人间丝竹
山云笼树色 天然图画 何劳笔下丹青
这副楹联启发人们,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注意力、判断力,要充分启动自己的审美感官,以审美之耳来欣赏山间的天然音乐--鸟语、溪音;以审美之眼来欣赏山间的天然图画--山云、树色;更以审美之心来领悟这天然的绝妙境界!
第二,欣赏楹联能有效地拓展旅游景点的审美时空,从而极大地増添其内涵,提升其价值。从美学角度看,旅避活动中对对象物的欣赏,也意味著积极能动的创造。这种创造,切忌粘著、板滞、拘泥,而要充分发挥联想力、想像力,“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实现审美自由,能动地建立起超越眼前景物的广阔的艺术境界。那么,欣赏楹联便是有效契机。
先看时间拓展。如扬州平山堂有楹联:
晓起凭栏 万里青山都到眼
晚来对酒 二分明月正当头
此联使游客由某一瞬时景致的启发,而得到该景点的全天候的“全息像”。再如以下两副楹联(其一取自福建香江万山峰,其二取自杭州西湖),均可作如是观:
万石峰中 月色泉声千古趣
八方池内 天光云影四时春
慿欗看霎影波光 最好是红蓼花疏 白萍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 莫辜负天心月到 水面风来
再看空间拓展。如安徽省怀远县荆山有泉曰“白乳泉”,泉边有“望淮楼”,上有楹联:
片帆从天外飞来 劈开两岸青山 好趁长风冲巨浪
乱石自云中错落 酿得一甌白乳 合邀明月饮高楼
此联自眼前一景一物宕开,把视线和思路引向“天外”、“云中”;再加上“飞”、“落”、“趁长风”之类极富动感的语汇,便营造出一个夲远无垠、上下无极的审美空间。
还可看时间和空间共同拓展。如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圣母殿有一楹联:
溉汾西千顷田 三分南 七分北 浩浩同流 数十里淆之不浊
出瓮山一片石 冷于夏 温於冬 冽冽有本 亿万年与世长清
此联上联著眼於空间,极言作为晋水之源的“难老泉”泽润地域之广,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迢迢远方。下联著眼於时间,极言时间之久,将人们的思路引向遥远的未来。
第三,有些楹联善於化平凡为神奇。作者根据某景点地形、地貌的独特性,有意强行地加以附会、衍化、夸张,使之具有神话色彩、寓言色彩、幽默趣味。显然,对这类楹联的欣赏,往往会使游客忍俊不禁,甚至產生出一种恍然大悟的快慰。如,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有“飞来峰”、“冷泉亭”。围绕它们的楹联很多,兹列几例: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峰峦或再有飞来 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 放笑脸相迎
胜境重开 门前峰列如屏 未必飞来不飞去
俊游若昔 亭畔水清可掬 漫论泉冷与泉温
又如·江苏省连云港市云臺山的水帘洞有一楹联:
百丈水帘 自古无人能手卷
一轮月镜 迄今何匠敢行磨
这些楹联,其问其想,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通过解读和欣赏,都能得到雋永的趣味。
第四,有些楹联,表达出一种生活趣味和人生情调。作者自己置身其间,营造出一个与该景点相和谐一致的生活图景、人生境界。请欣赏:
何以遣有生涯 或种菊 或艺籣 或蓄水养鱼 避地即仙源 芳序四时开蒋径
於此间得佳趣 宜敲诗 宜识书 宜临流垂钓 叩门无俗客 小圆一角枕梁溪
谁为翔渚灵妃 倒三尺金樽 杯底邀来焦岭月
我是倚楼旧主 仗一支玉笛 袖边吹起大江涛
这两副楹联,分别对无锡香草居和镇江汲江楼两个景点的美学内涵,作了深度开掘,也是借题发挥式地为该景点平添人文内涵。显然,欣赏这样的楹联,更能程度不等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振奋精神。
第五,我国名胜古跡等人文景观极多。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范,才华智慧,民族史上的名流泰斗、仁人志士,无不物化成一处处名胜古跡闪烁於神州大地。它们是立体的中华民族史、中华文化批评史!换言之,深蕴於其中的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是名胜古跡的真正魅力、深厚底蕴之所在。而这些名胜古跡上的楹联,则是蕴积于其中的文化内涵、歴史意蕴、哲学观念、精神品质、价値取向的凝练而精闢的概括。游客之于名胜古跡,决不满足於那些单纯的形式美,更要感受其中的精神交化内涵。解读和欣赏道様的楹联,是大有裨益的。
遗方面的楹联浩如烟海,精彩纷呈。如以下分别取自岳阳楼和安庆大观亭的两副楹联:
杜诗范记高千古
山色湖光共一楼
登百尺楼 看大好河山 天若有情 应识四方思猛士
留一抔土 以争光日月 人谁无死 独将千古让先生
显而易见,无论多么好的景点,有或没有这样的楹联,其价値和魅力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在开发和建设新的旅游景点时,自当重视装置楹联,以增其辉,再者旅游业者的人文素质(包括文史修养),也应进一步上台阶、上档次。
《中华魂》
200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