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柏常青,展馆洞开,伴烈士长眠英魂永祭;桐花耀眼,楼群迎面,告沙丘早绿遗愿成真。
我的这副“焦裕禄纪念园印象”联,被评为《2017对联中国》年度最佳作品。最初从《中国楹联报》2018年10月26日电子版上看到这一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认为自己的撰联水平还不足以获此殊荣。是因为长期在部队和地方检察机关工作,始终改不了只会白描不善修辞的毛病,写的联政治性和实用性较强,文学性和艺术性不高。虽然在全国征联活动中,得过两次优秀奖,但都是时政联。不过,《对联中国》征集活动,我所在的诗词楹联学会每年都要集体供稿。得知我的这副联荣获《2017对联中国》年度最佳作品,深有天道酬勤之感。不少会友在向我祝贺的同时,要求我谈谈创作体会。我想,这副联之所以被评为年度最佳作品,除了“扬主旋律、传正能量”之外,可能还有如下原因:
身临其境,有感而发。2017年4月21日,我慕名到兰考县瞻仰焦裕禄纪念园。这里原本是黄河故堤沙丘。焦裕禄同志1962年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因长期积劳成疾,于1964年在郑州病故,为实现他“我生前没有把沙丘治好,死后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的遗愿,省政府决定焦裕禄遗体从郑州运回兰考,迁葬于此。焦裕禄同志在此安眠51年后,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没有沙丘的影子,看到的是城市一角,楼群迎面、桐花耀眼、翠柏常青。瞻仰烈士碑、烈士墓后,已过12点钟,我们担心纪念园里的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工作人员会下班午休,谁知展览馆大门洞开,全天开放,节假日不休。这些素材构成了我撰联的内容。如果我没有来到这里,是绝对写不出这副联的。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才是创作的源泉。
遵循通则,活用对格。中国楹联学会2008年颁布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编发了《联律通则导读》。《通则》第一章基本规则,规定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等六项。我初学时,严格按这六项规则撰联,感到很吃力。后来我进一步学了第二章传统对格、第三章词性对从宽范围和《导读》,觉得撰联的方法并不那么死板。比如,我的这副联中的“眠”和“魂”都是平声字,“绿”和“愿”都是仄声字,并未做到规则关于“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的要求,但是符合规则关于“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的规定。《导读》指出:“上下联节奏点上的平仄相对要优于同句节奏点的平仄交替,若是因为内容的表达或是非律句式的语言风格需要在二者放宽一项的话,可以放宽句内节奏点平仄的交替……”。如果只学《通则》不学《导读》的话,是不会写出这副联的。
再如,我的这副联中的“伴”、“士”和“告”都是仄声字,既不交替又不相反,但“伴”和“告”都是领字,《通则》第二章规定:“使用领字……,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如果只学《通则》第一章不学第二章的话,也是不会写出这副联的。还有,我这副联的前两个分句并未依据《通则》第一章规定的结构对应要求来写,而是按照《通则》第二章的传统对格,让“翠柏常青”与“展馆洞开”当句自对、“桐花耀眼”与“楼群迎面”当句自对。
我说这些,在行家面前是班门弄斧,但愿对初学者能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