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可能会得罪大多数“文化人”的,如误伤到真正热爱对联的朋友,还请谅解。
大年初一,岳云鹏在春晚的相声因为一句“平仄平仄平平仄”,被怼了一圈又一圈。说错了被怼很正常,虽然我觉得这个在相声里不算什么事,但是也已经有不少相声演员认为,“老前辈传下来的东西,错了也应该改掉”。这其实就够了,非要上纲上线地说人家破坏传统文化,然后扣上各种帽子,那就实在没必要了。格律本来就是个小众的东西,不信可以问问周围应该有些文化素养的人,上至中文系教授,下至中小学语文老师,看看有几个懂格律的?这些人都不懂,却苛求一个说相声的必须懂格律,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当然,有些人对于对联是虔诚的,容不得任何人玷污对联,我对他们表示尊敬。但是,大多数围攻岳云鹏的似乎并没有这种“对联洁癖”。比如,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楹联学会,其会长、副会长就有大量不懂对联的,但这些人往往被对联圈捧为“专家”、“大师”,对这种现象好像也没什么人拿出怼岳云鹏的架势批判一番,甚至某对联网站站长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表示,“你见过几个会长会写对联的”?楹联圈的“专家”不会对联理所当然,一个说相声的不懂平仄却成了十恶不赦的事情,真是宽于”律“己、严以”律“人的大型双标现场啊!
其实,”对联“只是相声中的一个元素,既不是专业讲座也不是文化传播,没必要太较真。而且,格律是个很简单的东西,十分钟就能学会,但是没必要人人都懂,也没必要因为懂格律就出来刷存在感,况且还有些人未必就懂。相比于抨击说相声的不懂格律“毒害传统文化”,我觉得有一种真正毒害传统文化的行为,大家却异常宽容。
比如,大量获奖征联除了符合格律,其内容让人肉麻乃至作呕。左一句“繁荣“,有一句”锦绣“,左一句”千秋“,有一句”万代“,左一句”高歌“,有一句”壮志“,充斥着吹牛皮拍马屁的陈辞滥调。这才是真正的“恶搞”对联!
所谓的“恶搞对联”有两种,一种是“不讲规矩”,一种是“陈辞滥调”。前者危害不大,不懂的人听个乐子,明白的人也不会被误导。后者却是危害极大,很多初学对联之人会将其当作标杆,以为悬挂的、获奖的就是好对联,于是开始模仿这种陈辞滥调的作品;有些则是为了获奖选择迎合评委,久而久之,自己反而不会写正经对联,市面上所见的对联也全是这种陈辞滥调的型号了。
我想,如果真的热爱对联,在怼岳云鹏之前,不妨先做好这样几件事:
不创作陈词滥调,即使暂时写不好,也应该知道哪些是不好的。
不阿谀奉承、不吹牛拍马,即使由于一些原因,无法直接指出,也尽量不参与、不宣传。
关注对联教育,尽自己的力量普及真正的对联规则和对联应有的审美。
诗词也好、对联也好,传承的是什么?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审美,它首先应该是“美”的,将美妙的语言、意境、情感、思想融合在一起表达出来,而不是换一种形式继续喊口号,继续阿谀奉承。
除了围观群众,岳云鹏相声的吐槽者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诗词对联有造诣的,他们真的心痛文化的传承,虽然我仍然觉得和一个相声演员较劲没必要,但是也理解并尊重他们。
另一类则是我上面所说的“陈辞滥调”制造者,我就实在有些不解了——他们其实应该和不讲格律的对联作者是一家人,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说了两家话。
比如,某个自诩“对联家”的政府官员,组织了百余人用对联声讨岳云鹏。其中,也许有一些还可以的作品,但绝大多数都是陈辞滥调。我不客气地说——你让岳云鹏学十分钟格律,估计比他们写得强多了。这位组织者的对联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欣赏一下:
编导无知,用相声搞笑楹联,教两个白丁献丑,惊呆骚客;
视听勿乱,望春晚唱红大雅,让千年国粹成风,站稳艺坛。
这真是一副无意境、无内涵、无文化的“三无产品”。岳云鹏是不通格律,这位则是连基本的字句都不通顺,虽然没有“屎尿屁”,却是另一种更丢人的恶俗。到底是有多大的心眼、多厚的脸皮,才能号称自己是对联文化的“捍卫者”呢?
孔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说起“毒害文化”,比相声里几副不合格律的对联更严重的是——
陈辞滥调的对联漫天飞舞,甚至挂上风景名胜。
外行当“专家”,烂联获大奖。
不懂装懂的“对联家”,不知所云还特能云。
对文化不了解、不尊重、不敬畏,当作自己争名夺利的垫脚石。
文学艺术马屁化、口号化、政治化。
传统文化被一群没有文化的人弘扬着。
偶尔的“平仄平仄平平仄”和漫天飞舞的“千秋盛世大辉煌”你选哪个?
——我宁愿听段相声,至少还能乐呵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