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用春联记录人生与感悟----李继槐及其楹联

2019-02-14 23:09:16浏览:32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许多人都知道李继槐先生是著名的诗人、作家、出版专家,也许你读过他的见诸于数十种寓言选本的名篇佳作,也许你读过他的代表作长

许多人都知道李继槐先生是著名的诗人、作家、出版专家,也许你读过他的见诸于数十种寓言选本的名篇佳作,也许你读过他的代表作长诗《神力》,也许你还订阅过他领衔创办的《人生与伴侣》、《成与败》等杂志,甚或你还在他创办的华晖出版社出版过图书,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功力很深的楹联作家。

从初中少年开始到如今的接近髦耋之年,他几乎每年春节都要在自家门上自编自书几幅有感而发的应时春联,六十多年来从未间断,以至于无意中形成了他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脉络,这也许是

文学界绝无仅有的一道风景。

我是继槐初中时代的同学挚友,那时他便善吟诗作对,课余饭后,我们漫步沟渠河畔、山坡树林,他常即景出联,要我们答对。一次,他瞥见小溪,随口吟道:“水冲石头石头与石头实头。”(后一“实头”为我乡方言,即碰头也。)我们皆难以相对。他只好续出下联:“风吹豆角豆角与豆角斗角。”类此不胜枚举。其文思之敏,造诣之深,诚为同学们所不及。

我很欣赏和留意他的楹联,每到他家,门上的即使是破损的残联,也总要品味一番并默记在心。后来他考入了济源一中,继而又上了大学,分配到省直机关,成了主编、记者、作家,我们见面虽然少了,但纯真的少年友谊却始终没有淡化。他每年回家探亲,依然为自己和家乡父老写春联,我也总是照例去看他并欣赏他所写的春联,加之平素间的书信往来,故对他的对联了解较多。后来,他虽又去了海南,我也成了白发老翁,但情谊仍像陈年老酒那样历久弥香,我仍然设法了解他的楹联创作,并写下此文,以便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位作家鲜为人知的一面。

初中时期,他刻苦致学,为自己及学友们撰写的对联是:

莫效蜻蜓点水掠一点便洋洋高飞

要学江鸥捕鱼潜百丈犹步步纵深


自从他上了初中,父亲就把历年写春联的任务交班给了儿子,从那以后他就把那个小山村的春联都包了下来,每年的大年三十,他都要从早忙到晚,并根据各家的情况现编现写,绝不照抄现成的,记得他在自家门上贴有这样几副对联:

新中国名震全球

桑榆河富甲天下


村中数家炊烟直

岭上一轮落日园


山涧河蒲笑开红花

街头巷尾乐舞春风

拜年的乡亲们看到有史以来第一次把自已的家乡写进了春联,都由衷地发出自豪的欢呼。

他为人撰写的婚联尤为精佳,如串串明珠,令人赏心悦目:

超尘出土白杨迎门参天立

冰清玉洁荷花映水满塘红


牛郎织女今夕会银河分外明

鹊桥蜜语话寒温情意比海深

还有一副是专为父母写的对联,表现了他对二位老人的深厚情感和良好祝愿:

夕阳无限好可歌可舞

桑榆并非晚愈老愈壮


以上这些对联虽不敢说艺术上完美无缺,但它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初中少年之手,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1964年春节前,他作为河南大学的大二学生和几位著名教授在《河南日报》的同一版面发表了一组春联,其中就有他的如下两副:

红旗映天日神州大跃进

东风醒万物寰球起风雷


忆苦思甜欢歌庆新岁

瞻前顾后阔步奔前程


春节后他由老家探亲返校时,发现沿途郑州、新乡等大城市一些大机关的门上都贴着他创作的春联,有的还写成巨幅从十几层大楼上垂挂下来,十分壮观,他第一次为自己的作品能为社会接受而感到喜悦与自豪。

继槐同学具有许多知识分子清高、孤傲、厚直、顽强的个性,这就注定了他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有一年,我突然发现他的门上贴了这样两副春联:

严冰覆水难为久

春风吹来艳阳天


莫道冰下无春意

却看水中有游鱼

这表达了他一度精神上受到的压抑及思想上坚定不移的信念。

1988年,随着十万人才下海南的大潮,继槐又毅然踏上了海南这块热土。众所周知,他的人生道路和艺术创作由此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其成就更为世人瞩目。虽然他已很少写对联,仍不免偶露峥嵘。1993年春节,他写给省会海口市人民政府市长专线电话办公室的对联就格外精彩:

话里藏金字字句句皆民意

雪中送炭点点滴滴总关情


继槐身在海南,可他从来没有忘记生他养他哺育他成长的家乡。月是故乡明,情是故乡浓。作为诗人、作家、出版专家的天涯游子,热爱眷恋家乡的情感,常常涌上他的心头。那年他在海南乔迁新居、喜迎新春及親人相聚所创作的几幅春联就抒发了这种浓重的情怀:

故园辞旧岁应是春柳著黄时

天涯迁新居依然繁花遍地锦


南国安有冬春华秋实争际会

天涯未必远心系神驰咫尺间


吾家有新人千里来相会

有缘结同心合家共举杯


他在自家屋顶上建了个空中花园,摆上石桌石凳,种上各种花草瓜果,常有蜂蝶飞舞、鸟鸣花香,他也乐在其中,在春联中写道:


双手播下春花秋实

一心向往高天流云


天下太平无一事

云中高卧有千秋


闹市尚有耕耘乐

高处不乏怡然亭


极目古今短

放怀天地宽


半亩方园升日月

一地繁花紫气来


楼高喜接青云路

花开笑迊四季春


世上千金勤能得

人间百善孝为先


1999年西安大慈恩寺为纪念玄奘大师向全国征集楹联,作为长篇叙事诗《神力——唐玄奘西游真记》的作者,他立即以饱满的热情应邀写了如下楹联,发表在《特区展望》杂志上。

应邀为西安大慈恩寺玄奘法师纪念堂而作:

乘危远迈 百劫千难 芒鞋踏平五万里山川 天竺朝野迎上客

仗策孤征 九死一生 只身穿越十九年风雨 华夏古今缅前贤


惊沙夕起 空外迷天 翻山越漠 拨烟霞而进

积雪晨飞 途间失地 披星戴月 蹑霜雨而前


2011年春节来临之前,这位被朋友们戏称为股市的常胜将军,又一次以自已的超人智慧炒了一套别墅,并再次乔迁新居,在这里他又建了一个更漂亮的“芳菲园”并即景写了如下春联:


江畔新居春风吹得花含笑

人逢吉地艳阳高照大道宽

2012

闲庭信步观菲园花开花落

天下太平望长空云卷云舒

2013

风月无边阶前四季皆春色

江山如画宅后常有江水流

2014

非名非利忙忙碌碌方为乐

亦耕亦读岁岁年年总是春


此地春常在万里亲情争际会

小苑尽芳菲一堂欢歌庆马年



继槐曾告诉我,人越到晚年,回首往事,细细揣磨,往往才能悟出佛家的一些禅思的真谛,他因此将三十年前创作出版的《神力》一书作了再版,为自已伟大的老乡——中国的佛界领袖重塑金身,并写了篇前言——“感恩与还愿”;他还从旷野里请回一尊绝妙而奇特的巨树之根,精心雕成莲座,安放佛圣,连续数年在春联中表达了自已的感悟:

芳園有莲座恭迎天上客

净海无尘心自当地生金


行善亊天护佑逢凶化吉

报恩亲积厚德遇难呈祥


明礼诚信好人一生平安

团结友善亲情四海皆春


继槐有着知恩必报的传统观念,对别人的善意常萦怀不忘。2016年9月,他在广州住了三天医院,全国著名专家张斌教授第一次见面就像朋友那样笑着说:我要把坏事为你变成好事。在接下来的手术中,他果然以精湛的医术令患者化险为夷、遇难呈祥。为表达感激之情,临行前他将自已的著作《神力》等赠予这位专家及其团队,并在扉页上深情地写了下面一幅对联:

救人无数胜造七级浮屠

大医精诚果真名不虚传

风雨过后,柳暗花明,2017年他过得平静而闲逸,每天大都是上午种菜浇花,下午去图書馆看书阅报,这一年春联自然就与这种心境相一致了:

平生无大憾夜夜得安枕

耕读非为谋日日常尽心

他还同时还为高中时期的老同学组成的微信群——《老顽童俱乐部》,赠送了如下一幅春联:

老而不顽是真老

童若无心必假童

不知是不是老有所悟,继槐这些年越来越多了些佛心,2018狗年春联就是明证:

与人为善自有神力千照应

知足常乐源是感恩一片心

2018年的春暖花开及金秋十月,相隔8年之久,继槐先生今年竟两次回到家乡。用他自己的话说:春天回乡是一次感恩之旅,不仅完成了多年的宿愿,拜谒了他最为尊崇的伟大的圣僧——《神力》长诗的主人公唐玄奘故里,还为报答家乡人民的养育之恩,为济源全市青少年精心策划了一个励志教育基地《济源耕读文化大观园》。



金秋时节他又一次回到故土,他说这一次是寻根之旅,不仅到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看望了祖先们曾耕作生活的土地,还为《大观园》完成了一项重要工程即《农耕博物馆》,顺便到王屋山上,愚公故里,为青年作家们讲了一堂课。在外甥运和的陪同下,登上了故乡桑榆河的南山峰顶,完成了寻觅童年放牛生活的艰难跋涉。他回望故土,回望老屋,深情凝视他住过的老房子,看望他儿时的小伙伴,嘘寒问暖。他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赋予了深厚的感情。南山的石头陪伴他成长,桑榆河的老槐树见证他走向远方,走到了天涯海角。

这一年也是他的丰收年,他的长篇叙事诗《神力》获全国诗歌散文一等奖,《海南岛上君子国》又获海南建省三十年征文一等奖,也许是这一切触发了他的灵感,2019猪年春节即将来临之时,我问老同学今年准备写什么,他竟随口吟道:

知恩图报方为人间真君子

遇难呈祥始信天上有神仙


以上这些春联,仅仅是继槐六十多年楹联创作的一小部分,时空跨越两个世纪,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大跃进”、“忆苦思甜”到如今的民族复兴、艳阳高照,他都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述;从这些春联更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年龄段的不同的情怀与感悟,说这些春联记录了他的人生与感悟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也许正因为他将每年的春联当作抒发个人情怀的工具,才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作为传统楹联过于严格的“平平仄仄”的桎梏,他坚持思想、意境第一,形式第二,如果二者实在难以统一,也决不让后者限制了前者。也正是这一指导思想,有些楹联不太符合传统的格律,这是一种改革创新,还是跨越了传统“雷池”?还是让读者见仁见智吧。

写到这里,本文该暂时停笔了,我要等二十年后,再来续写这一别具风采的人生篇章……


(原载《济源日报》1997年7月19日,本文续写于2019年1月)

(作者简介:姚天杰 笔名凝华,济源市诗词楹联及书法家协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散文 | 小时候的对联杂谈

上一篇:

散文 | 对联的变迁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