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上巳对联

2019-02-16 23:34:07浏览:31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年光促;天气新。兰亭修禊;曲水流觞。桃花水涨;杨柳旗开。故事修春禊;新诗纪乐游。洛水游如昨;山阴迹未陈。狂歌好继陶彭泽;

年光促;
天气新。

兰亭修禊;
曲水流觞。

桃花水涨;
杨柳旗开。

故事修春禊;
新诗纪乐游。

洛水游如昨;
山阴迹未陈。

狂歌好继陶彭泽;
雅集犹传晋永和。

启宴曲江留韵事;
舞雩沂水送春风。

杨柳旗开,桃花浪张;
兰亭地胜,曲水人来。

沂水舞雩,童冠咸集;
兰亭修禊,少长皆来。

修竹抱山,春亭映水;
幽兰得地,虚室当风。

 

春禊之日——上巳:
  上巳节,又称元巳节、修禊节,最初在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为了便于记忆,自魏晋时起,人们便将它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而不再问逢巳与否。《晋书》卷二十九《礼志》载:“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关于上巳节的起源,据专家考证,可能源于上古时期对主管爱情、婚姻和生育的女神的祭祀活动及由此而来的仲春之会。古时,每到上巳节这天,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嫔妃、公卿大臣,都要到江河池沼之滨洗濯沐浴,以求消灾去病、祈福求祉、祓除不祥。关于这一习俗的起源,《宋书》有如下的说法:“旧说,后汉郭虞者,有三女,以三月上辰产二女,上巳产一女,二日之中而三女并亡。俗以为大忌,至此月此日不敢止家,皆如东流水上为祈禳自洁濯,谓之禊祠(同‘祀’)。”其实,这只是民间的演绎,不足为信。早在先秦时代,通过沐浴洗濯而以祈达到消灾去病目的的风俗就已相当盛行;而在周朝时,在规定的时间里行“祓除衅浴”之礼已成为一种制度,并有专门的女巫掌管此事。

  到了魏晋时代,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称曲水宴)的节日,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魏明帝曾专门建了一个流杯亭,东晋海西公也在建康钟山立流杯曲水。梁刘孝绰《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诗曰:“羽觞环阶转,清澜傍席疏”。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要算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了,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书文俱佳、举世闻名、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后人亦把此碑帖称为《禊帖》)。与“曲水流觞”类似,古时上巳节这天还有“曲水浮素卵”和“曲水浮绛枣”的习俗,即把煮熟的鸡蛋或红枣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晋张协《禊赋》中对此就有记载:“夫何三春令月……浮素卵以蔽水,洒玄醪于河中。”

  唐代时,上巳节已成为全年的三大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除了修禊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据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三月”条载,唐朝时,皇帝在这天也要在曲江池宴会群臣,同甘共苦行祓禊之礼:“三月三日上巳之辰……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杜甫的《丽人行》对此盛况亦有描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中唐诗人白居易在《三月三日谢恩曲江宴会状》一文中也详细记载了盛会的情况。宋朝以后,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微,但一些习俗仍在流传。明初时,朱元璋皇帝为示太平盛世、与民同乐,三月三携大臣们一道春游,这天“金陵城扶老携幼,全家出动;牛首山彩幄翠帐,人流如潮”。民国时期,我国各地还留有三月三消灾除凶的风俗,如北京一带“三月三日,病创者多以长流水洗之”、江苏吴中地区“(三月)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安徽寿春地区“三月初三日,士女多携酒饮于水滨,以禊祓不祥。妇女小孩,头插荠菜花,俗谓可免一岁头晕之病……”

  时至今日,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从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泼水节活动中,我们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蒙牛集团工厂内的标语

上一篇:

工程建设质量宣传标语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