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从标语的变迁,观文化的变迁

2019-02-17 01:05:29浏览:33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从标语的变迁,观文化的变迁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大楚兴,陈胜王被学者认为是中华大地最早的标语口号之一。  公元前209

  从标语的变迁,观文化的变迁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大楚兴,陈胜王”被学者认为是中华大地最早的标语口号之一。

  公元前209年爆发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在权衡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之后,陈吴做出“举大计死国”的抉择。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一直到明末“闯王来了不纳粮”、清末“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再到“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呐喊,以及中华大地上历次革命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65年漫漫长路,标语,未曾有一刻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无论是“高层权力的宣示”,还是“升斗小民的呼喊”;无论是给学生精神食粮的“励志名言”,还是让人睹之色变的“计生恐吓”;无论是激情澎湃的“盛世警句”,还是温情脉脉的“文艺小清新式劝说”……标语,无疑都在属于它的特有时代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触摸历史的年轮,有太多的印记留给后人。标语,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小符号,而这个符号,注定清晰地镌刻在各个时代的经脉上,它给了我们足够多的故事、足够多的思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天,我们从那段红色岁月开始,简单梳理了不同时代的典型标语、特色标语。窥斑见豹—从标语的变迁,看中国社会的发展;从标语的变迁,观文化的变迁。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关于陶澍的对联集锦

上一篇:

关于唐寅的对联集锦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