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美文:不浮躁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2019-02-17 20:22:55浏览:100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我常常会有一个感受,如今很多人很难再专注做一件事情了。身后总像被什么赶着,没什么事,走路也会急匆匆。生活的目标和衡量

  我常常会有一个感受,如今很多人很难再专注做一件事情了。身后总像被什么赶着,没什么事,走路也会急匆匆。生活的目标和衡量标准似乎只是,赚钱,赚更多的钱,赚最多的钱;买房,买大房子,买最大的房子。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社会有点浮躁了。那么,一个不浮躁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或许,从知乎上一些朋友的回答,我们可以有些启发。

  一个不浮躁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不浮躁就是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该看书看书,该洗澡洗澡。

  聊事时聊事,陪朋友时陪朋友。

  万事各得其所,专心在此时此刻,做每一件事。

  而不是吃饭时想着别人的鱼翅海参,睡觉时想着发票报销,看书时想着如何炫耀,洗澡时想着喜酒凑份子,聊事时情不自禁总想谈钱,陪朋友时总是手痒想刷一刷微信朋友圈——所谓浮躁,也就是时时刻刻,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博取最多的存在感、优越感和自我认同。

  孔夫子以前说理想,也不花哨,就是很淳朴的,梦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理很简单,但时事乱了,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什么东西都被标签化、扭曲化、符号化了,不再是本来面目了,就浮躁了。

  ————张佳玮

  我上初中时,传言中考改革,历史地理生物不计入中考成绩了,人心惶惶。那一段时间历史生物课堂很乱,年轻老师镇不住场。几个月后,得到确切消息,大家浮躁的心才平静下来。

  我大四时,传言保研制度要变(外保制度),院领导们在扯皮,一天一个新政策,一会儿说XX名之前的人都能外保,一会说前6名以后的统统不外保,一会说成绩最好的院里要留下,只有X名到XX名之间的才能外保…要保研的人夜不能寐,食不知味。到政策落地后,大家浮躁的心才平静下来。

  高考填完志愿,等着高校出分数线时的那几天,本来计划练练打字(当时觉得打字是很高端的技能),读完一本小说,结果什么事都做不下去,看电视剧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志愿学校的往年分数线,做梦梦到今年我的志愿学校遭遇大年,分数线暴涨。直到几天后分数线出来,比我的分数低不少,才安心的把小说读完。

  教育学里有一个概念,就是成功或失败的归因理论。例如孩子们会把这次成绩考的很差归结为这段时间的学习不努力,学习习惯不好(不预习,不做笔记),这次试卷题目出的太偏,答题卡识别故障,老师改卷不仔细…其中前两条是可控因素,是自己能左右的,后几条是不可控因素,是外界环境决定的。如果孩子认为,可控因素是决定成败的主要因素,那么就会踏实努力;如果孩子认为不可控因素是主要因素或者说决定性因素,那么他就会很浮躁。

  回顾以上所有我经历过的浮躁时期,共同点非常明显,就是我的切身利益,我的未来和前途,掌握在不可控因素的手里的时候。

  不浮躁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就是理发店师傅知道自己的美好未来掌握在自己日益精进的手艺上,IT创业者知道成功与否取决于自己的app是否真正帮助了用户,公务员相信自己的升迁速度取决于工作能力,中小学教师相信中产阶级生活在每一次认真的备课和磨课过程中铸就,博士生确信自己的毕业和选导师时是否仔细调查其人品无关。

  就是人们真正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社会。

  ————韩冬

  浮躁是一个结果,不是一个原因。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2017年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标语口号

上一篇:

人生美文:无论如何都不必自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