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洞察力是心理学教授津巴多和博伊德所提出的概念,这种人人皆有的「时间洞察力」,将会潜移默化地帮我们分类、感受、联系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并赋予它们意义,影响我们的人生,而且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时间洞察力分为6个维度:
每个人在每个维度的高低各不同,而且也会受到宗教、文化与情境因素影响,A导向的人偶尔也会在某件事上用B导向思考问题。
1.过去积极导向(Past-PositiveOrientation)
过去积极导向(Past-PositiveOrientation)发生在那些会给回忆镀金,唱着“Everyshalalala/Everywowooo/Stillshines”,然后“笑着流泪”的时刻。
小学时,我们家经常收到跨洋而来的包裹,里面会有一卷风尘仆仆的家庭刻录影碟。我曾在屏幕上看到表弟刚出生时,阿姨随外婆在悉尼的公园里漫步的场景。曾经的家庭录影传统,和我追忆的场景,都表明时间的「过去积极导向」正主宰着我。
习惯以这种导向来感知时间的人,通常有许多朋友,也经常都在浪漫关系中。他们不太抑郁或焦虑,自尊感和幸福度都很高。过去积极导向的人会花时间参与家庭传统活动,花时间温习与家有关的回忆。他们热爱家庭聚会,同时很难对陌生人和新鲜事物敞开胸怀。比起其他时间导向者,他们由于对陌生感到恐惧,更容易产生偏见。
通常,不管事情是好是坏,这种导向的人都会尽力保持按传统做事,回忆曾经类似情境中管用或不管用的行动。更多抽离于现实,而着眼于他们的义务、契约和标准程序。
2.消极过去导向(Past-NegativeOrientation)
哈姆雷特与父王魂灵对话之后,他的性格与人生从此被改写:装疯卖傻、误杀首相、从昔日温和有礼变成后来的敏感多疑——他徘徊在信仰破碎与昔日家园之间,复仇大计时刻激荡于胸,却迟迟无法下定决心。
他的思路与「消极过去导向」不谋而合。消极过去导向(Past-NegativeOrientation)的人,尽管现实已经峰回路转,他们还是会经常想起创伤、失败和受挫,无法释怀。习惯以这种导向来感知过去的人会更有攻击性,经历过带来压力的事情后,也会更容易和伴侣有矛盾。
两种过去导向的思路截然不同,并不仅在于经历的事件本身,也在于每个人如何去感知那些经历。
前几天读《昨日的世界》时,读到茨威格写了这样一段话:
在我的今天和昨天之间,在我的扶摇直上和节节败落之间,是何等的不同,以至于我有时仿佛感到我一生度过的生活并不仅仅是一种,而是完全不同的好几种。当我无意之中提到“我的生活”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的哪一种生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生活,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生活,还是今天的生活?
3.现在宿命论者(Present-FatalisticPerson)
曾经历过一战二战,或是文革的祖辈父辈们,目睹道德的精神文明从高处堕落到非人的地步,他们那代人已经学会了一招:不再缅怀失去的一切。没有出人头地,没有衰微退隐,没有动荡平稳之分,也没有居安思危的意义。
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中谈到当下日本经济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低欲望社会”。他断言说日本现在也是没有大志的时代,年轻人越来越没有欲望,这就使日本不断地衰退。
现在宿命论者觉得人生不值得做计划,因为有无形之力控制着这一切。这种信念让他们相信运气也可以帮他们改变现状,而非单单依靠计划和努力。不过,他们若是失败,会更走心地接受责备;若是成功,却会否认是自己的能力。
对于某些宗教的教义来说,那是他们的信仰,也是德行。现代宿命论导向,可以被视作随遇而安、逆来顺受,也可以被视作失控的无助。
4.现在享乐主义导向(Present-HedonisticOrientation)
时代似乎在悄然改变。
正如津巴多所说,数码产品在重塑我们的大脑。在美国,一名21岁的青年大约已经花去10000个小时玩电子游戏。在那里,他创造并控制自己的世界,他关注每一分每一秒的事情。未来将要层出不穷的3D虚拟现实设备,会让电子世界更加栩栩如生,也会让习惯它的玩家变得更加「现在享乐主义导向」(Present-HedonisticOrientation),这种导向让人只做爱做的事情。自我纵容,爱好玩乐,喜欢能马上能带来享受和愉悦的东西,躲开需要付出、计划和努力的事情。
诚然,生命需要欢度,需要片刻的失控。习惯于这种导向的人通常非常懂得享受,在亲密关系、性、派对上都很精力充沛,甚至可能是你非常亲密,经常点赞、评论、互动的贴心好友。但通常也更情绪化,更具攻击性,情绪起伏更大。
但无论如何,身在现在享乐主义导向下,人会只想满足刺激和兴奋的需求,并不会考虑太多后果。
在美国,每9秒就有一个孩子辍学,我们也必须看到,学校的许多设置并不一定适合各种时间导向的人,而且甚至在带给部分孩子障碍。
因为,当回到学校时,扁平的教学手法,毫无控制感的课堂,语调平淡而没有其他环境刺激(如音乐、动画等)的讲解过程,这些习惯了现在导向的孩子会觉得很艰难。学校建立,就是为了训练延迟满足能力,就是为了训练我们的「未来导向」(Future-Orientated),这种导向让人做事的时候更多思考未来,想象每种行动会导致的结果,而不仅仅基于经验。它会让人着眼“如何-则”的推理、概率思维、逻辑分析等等。而且为了达成长远目标,有能力延迟及时的满足。当手头有工作时,能够抵挡诱惑,不分心。
5.未来导向(Future-Orientated)
未来导向者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效率,用最少时间做最多事。放至今日,这种导向得分高的人,绝对会买一堆时间管理类app的。
如果没有长远的计划与目标的支持,盖茨比不会功成名就。同时,他对Daisy积极过去导向的执着,也将他带入了漩涡。出生在小村庄的曼德拉在狱中时说,“即使是在监狱里那些最冷酷无情的日子,我也会从某个狱警身上看到若隐若现的人性,可能仅仅是一秒钟。”如果仅仅基于传统经验与经受的挫折,他恐怕不会对未来有这样的预期。
未来导向高分的人也更容易得心脏病,更容易焦虑,为了达到理想状态也可能体验更多失败。如果他们终于有一天成功了,但却看上去不那么有意义,他们可能会陷入虚无,对人生的价值感到怀疑,还有,更容易有x年危机。
津巴多发现,那些广告标示、宣传语都只能影响未来导向者:为了前程要好好学习、为了防止肺癌不要再抽烟、为了不让海平面上升应该低碳出行!……
但是未来导向者能自控,也不太会在这方面出错。享乐主义导向者即使通读励志故事和道理,也不会改变行为。因为只会沈浸在现有的刺激,心中并没有考虑未来。他们也明白这些道理,但仅仅是明白道理,从来不足以影响他们的行为。
6.最平衡的状态
时间洞察力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乃至社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时间洞察最平衡的状态」(BalancedTimePerspective)是较高的积极过去、较低的消极过去、较高的现在享乐主义、较低的现在宿命论、较高的未来导向。这种时间知觉观让人更满意,更感激生活。
现代社会,无数人在试图以「积极过去导向」追忆似水年华,并呼唤回归田野,找回“悠然见南山”的喜悦。因此会有诗人木心突然之间家喻户晓的那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不仅如此,人们的“返乡归田”风潮也包括去大理、漫步古镇、看草原日落,以上种种不仅给旅游业带来滚滚红利,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件事,人们的时间观僵固已久。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山村励志文章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