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科学认识供给侧改革2017心得体会(2篇)

2019-01-30 21:38:50浏览:53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鲜明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鲜明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思路。以下是查字典范文网整理的科学认识供给侧改革2017心得体会范文2篇,欢迎阅读。

科学认识供给侧改革2017心得体会【1】

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五句话清晰和精炼地表明了中央关于这个重大战略方针的基本认识和内在逻辑:

一、适度扩总大需求。表明重视和强调供给侧的同时,并不否定需求侧的意义和作用,还要继续做好需求侧管理。有的观点认为,过去一直强调发挥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属于需求侧管理,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立的、矛盾的,因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抛弃“三驾马车”。其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针对促进“三驾马车”发挥作用的需求侧管理,反而恰恰是要求供给方进行适应需求变化的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相互推动和有机统一。

二、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现实出发,从问题导向出发,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供给侧,提出必须在供给侧发力,要解决供给侧的“有效制度供给”的问题,即通过这样的改革,以有效制度供给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同时,提出结构性,因为从制度供给来看,首先涉及的就是制度结构、利益格局,“供给侧”和“结构性”合在一起,落到“改革”上,三个要素组合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提法,并隐含着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要“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在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意味着除了改革,供给侧的其中一个制度要素,还要把供给侧的其他要素纳进来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理论界常说的供给侧五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由其代表的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创新,以及制度与管理。提高供给侧整个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政策着眼点是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更加强调“治本”,对要素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和优化,改革不合理的制度障碍,激发各经济主体活力,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更突出长远的转型升级和活力激发。可见,强调着力加强的改革和整个供给体系的调整优化将是个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

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回答了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早在胡锦涛任总书记期间,党中央已经把邓小平同志简洁表述的“发展是硬道理”升华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而当前在科学发展观基础上,把可持续性问题的解决直接与动力体系的转型升级相联系。这个动力体系一方面改变了我们对需求侧“三驾马车”的动力认知,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三驾马车”在增长动力方面的局限性日益突显,只有把“三驾马车”的结构化逻辑进一步推至供给侧,才能形成对整个动力体系的认识和把握;另一方面,让我们清楚认识到,要解决可持续性问题,就必须把重点放在寻找新的动力源上,放在推进动力体系的转型升级上。具体而言,是通过采取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鼓励企业创新、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税费负担和深化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等方式,使要素在市场作用下优化配置、产业在充分竞争中增强活力、创新在体制变革中蓬勃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表明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整体跃升,实际上就是追求一种超常规发展,体现了党中央的宏图伟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凭借跃升、超常规发展。同时,这一种愿景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规律——发展不会是齐头并进,必然是你追我赶的;这一愿景也将引领大家攻坚克难、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以上五句话的深入解读,我们不难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深了认识: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改革的内涵是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让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给,让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在互相推动中实现经济发展。两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提出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完成这五项任务,需要发挥政府弥补市场不足和支持市场功能的作用,但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要充分认识、适应和尊重市场规律,政府的行为需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需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向相一致。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着眼当前又要立足长远。作为强调“治本”的改革,一方面抓紧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力求尽快见效,尽快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更突出长远的转型升级和活力激发,如补短板就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推进、统筹谋划。

供给侧改革是问题导向下引领新常态的动力体系再造,是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性改革,是在改革深水区的攻坚战!习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改革,“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让我们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从供给侧出发,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科学认识供给侧改革2017心得体会【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居民对产品品质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而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以致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这种供需结构不平衡、不协调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信贷消费模式难以持续,转向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高端制造业出现回流;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凭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抢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市场。我国随着要素成本逐步提高,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减弱,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面临“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双重挤压态势。这都对我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

为实现我国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打造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我们需要从供给侧发力,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一方面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通过去产能、去库存释放沉淀的生产要素,使要素从过剩领域流到有市场需求的领域、从低效率领域流到高效率领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有效供给能力,使我国供给体系和产品品质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要不断清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促进生产要素在行业间和行业内的自由流动;完善金融市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健全市场诚信体系,充分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市场的不断成长。同时,要特别注重创新驱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使新增长点汇聚成强大增长动力。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行动,为新常态下“怎么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2017年度经营计划书

上一篇:

如何写作一份满意的创业计划书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