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4月,我从市商务局调任禹会区任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20xx年6月, 当选为区政府区长。到禹会区工作后,我很快适应角色转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帮助下,积极主动作为,勤政务实廉洁,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和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六个突破”奋斗目标。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征迁拆违、大建设及棚改工作始终位居全市第一方阵;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区”、“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字号荣誉,党政教育督导考核连续四年获省“优秀”等次,本人获得20xx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个人。根据要求,现将个人任期内述职述德述廉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党性修养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我始终坚持学习,通过区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系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注重对新常态下业务知识的学习,先后在《蚌埠日报》、《蚌埠工作》等党报党刊上发表《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精准发力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新常态下禹会发展新局面》、《抢抓历史机遇推进产城一体全面促进禹会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等调研文章,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二)坚持群众观点,强化行动自觉。我始终要求自己坚持开门接访,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及时解决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遇到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如秸秆禁烧、安全生产事故、防汛等,均做到身体力行,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结合群众路线路线教育、“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活动,多方筹集资金,解决了以柴油机厂为代表的老旧小区征迁、以天润化工周边区域为代表的化工周边棚户区改造、以张公山二村为代表的老旧小区环境改善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提升了党性修养,践行了为民服务的宗旨。
二、履职尽责,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我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大力实施调转促“486”行动计划,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多项经济指标总量、增幅和贡献率均居全市前列,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3.3:75.8:20.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6家、家庭农场1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9家,粮食产量实现“十三连增”。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中粮、丰原、八一等重点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9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总部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丰原集团、蚌埠玻璃设计院“走出去”成就斐然。佳先化工、中晶光成功在新三板上市,佳先化工、中晶光成功在新三板上市,中旭建设、利德工程设备、行星工程、禾泉农庄、亚源印染、汇能动力等公司新三板上市工作正加速推进,其中,佳先化工到创业板上市已获省批准,中旭建设即将进入券商内核阶段,有望在今年实现新三板上市。服务业蓬勃发展,总投资超10亿元的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总投资6亿元的北师大蚌埠附属学校、总投资5.65亿元的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房大楼改扩建项目、总投资5.1亿元的蚌埠花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民政园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欧尚项目等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和重要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支撑经济提速。总投资1.5亿元的禹会双创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总投资9亿元的汇能小微企业创业中心成为省内工业园区第一家在股权交易市场挂牌的专业营运公司。园区平台承载力不断提高,六六房车项目、游艇项目、智能电动车架项目、疏水性二氧化硅新材料项目、直埋式蒸汽管道项目等一批高附加值、高带动性、高成长性的优质项目成功落户园区,成为未来经济新增长点和持续发展新引擎。
(二)城乡统筹步伐加快,产城一体加速融合。我始终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重要抓手,全力实施旧城改造和马城新区建设双轮驱动战略。征迁拆违、大建设及棚户区改造工作始终保持全市前列,“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拆迁2.1万户,拆迁面积约224.4万平方米;开工安置房约2万套、180万㎡,竣工约9800套、80万㎡,7000多户拆迁户顺利实现回迁;实施市级大建设项目29个,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4个,城市“一环”内棚户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全市最大连片棚户区改造项目柴油机厂周边等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稳步推进,金域蓝湾、荣盛西湖观邸、御湖观澜世家、和顺第九街等一批现代化生活小区拔地而起,滨河西片区、钓鱼台、酒精厂等一批老旧棚户区旧貌变新颜。圆满完成区划调整,组建禹会马城行政中心,总投资15亿元的206国道、总投资8.5亿元的马城新区安置房、总投资4亿元的黄苏段淮河干堤退堤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现代水运码头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快速推进,总投资5亿元年产12万平方米PC板项目、总投资5亿元年产1.5万吨高性能玻璃微珠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大连尚能风电场开发项目等一批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全区上下呈现基础设施全面铺开、产业项目加速推进、产城融合不断加快的新景象。
(三)各项改革全面发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我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有序完成了政府机构、城市管理、医药卫生等各项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社区体制改革,圆满完成社区换届,稳步开展村改居试点,成功创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建设城区”、“ 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先进区”。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公布权力清单586项。扎实推进基层医改,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两权”融资,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5.2万亩。搭建建投、禹发、禹泰等融资平台,争取各类资金57亿元。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快速提高,组建国家、省级研发中心14个,专利申请授权量位居全市首位、进入全省市辖区前十强,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区”。
(四)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将有限的财力优先向民生倾斜。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城乡居民累计享受低保金3亿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13.8%。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工程,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初升高比例达96%以上,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公共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大禹文化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禹墟遗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已争取国家建设资金,花鼓灯生态保护工程通过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验收,冯嘴村花鼓灯传习所被省文化厅授予“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称号,禹会花鼓灯艺术教育基地和特色学校揭牌,群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荣获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区称号。我始终把“青山绿水”作为最大的民生,投入近2亿元对张公湖、八里沟、席家沟等城市水体进行治理,新增街头游园、城中绿地20余处,淮河河道及周边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大洪山林场非法盗采行为得到坚决遏制。创城工作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经营性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整治基本到位。秸秆禁烧连续四年实现零火点目标,主要节能减排指标均控制在市下达目标范围以内。积极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手段,不断深化法治禹会、平安禹会建设,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三、率先垂范,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我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好“两个责任”。坚持民主集中制,身体力行严格做到“三必须”。一是重要事项和重大财政支出必须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或区财政审批领导小组会议集体研究决定;二是涉及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经济活动必须严格按程序进行招投标;三是新进人员必须实行公开招聘、逢进必考。进一步强化问责机制,健全廉政机制,筑牢廉政防线,先后制定《关于禹会区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禹会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制度,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二)始终保持廉洁自律。我始终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三十条”、市委“二十八条”和廉政建设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筑牢廉洁从政防线。我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力行节约,精文减会,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始终以身作则,做良好表率。同时,严格要求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做遵纪守法的表率,决不允许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办事。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回顾三年多的工作,禹会的各项事业发展迅速,自身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与组织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新常态下,应对新情况,抢抓新机遇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对工作的督导、督查不够严厉;深入基层,为民服务方面仍要更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述职为新的起点,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强化党性修养、扎实履职尽责、带头正风肃纪,认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禹会争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先行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