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语文的美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初二11班的姜xx,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感受语文的美》
说到语文的美,有同学可能会想:语文的阅读理解那么难以把握,写作文那么费脑筋,卷子扣分总是那么多,哪儿有什么美可言。那大家不妨来听我说说我所感受到的语文之美吧。
语文总是离不开文章,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字,而语文的美,就美在它的书写形态。因为我从小就学习书法,至今八九年,所以对汉字形态也有着一定的了解。从小篆到隶书到楷书再到行书和草书的演变过程中,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美。楷书字正腔圆,隶书潇洒飘逸,行书如行云流水,草书则粗犷豪放。每种字体都争相绽放出语文书写的形态美。
看到字后,其次就是读。语文的美美在它的音韵。众所周知,汉语有四声,因为四声的存在使文章读起来抑扬顿挫,婉转动听,富有节奏感和声韵美。记得一次早读,我听到隔壁在朗诵岳飞的《满江红》,声音铿锵有力,气势排山倒海,我沉浸在这洪亮的声涛中,感受着那气壮山河的壮美。
那之后,就是语文所要表达的内容了。如果说形态和音韵是语文的外在美,那么内容和含义就是它的内在美了。这种内在美可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中通过赞美奇伟雄壮的景色所表达的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情感美,可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表现的深刻人生哲理的理趣美,也可以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豪迈气魄的美。语文课上,我总是被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歌中表现的那些美好情感所感动所陶醉,总是被其中深刻的人生哲理所折服所警醒。
总之,自古以来,语文就是人们用语言文字来表现美传达美的课程。语文,不单单是学校的一门考试科目,更是将我们带入美好境地感受无限美好的广阔天地。我们只要目光高远一些,抛却功利之心,静下心来,沉入其中,就能真正地发现语文的内涵和美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一名语文老师心中的语文之美
预备语文备课组长 高xx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下面我就从一名语文老师的角度描摹一下自己心中语文之美。
她是列国分分合合中有志之士口里的忠效;她是盛世浩浩汤汤中及冠之身心里的抱负;她是文明最纯粹的地方;她是审美最质朴的天堂……她就是我心中的"语文".
她在等待,等待着,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
她的记忆深处,有着太多的纷尘。多少次,欲言又止;多少次,缄口叹息;多少次,愕而怒喝;多少次,欣然婉絮……
她记得,近八千年前初露曙光的她,正如一个黄毛丫头,不谙世事,不喜羁绊,风一般地在广袤的中原地带奔跑,不回头。
当在甲骨文的龟壳上向上攀爬时,从对生存最基本的满足,到对审美的重视,她的子民有了对美最肤浅的认识。人们,开始从一种本能需求变成了更高层次的灵魂向往。随着渐渐对灵性的追求,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的演变中,地蛇变成了天龙,鸟雀变成了金凤,人类有了图腾的崇拜,有了精神的寄托。
她也渐渐出落得楚楚动人,落落大方起来。
她记得,当对美的追求到达了一种极端,就不得不"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了。好似一个富有慧根的少女,她在云鬓清风,袖袂飘逸间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历史中期对宗教的大肆发扬不失为上上计。新的审美形式把原本暗暗隐发的审美疲劳扫荡一空。在口口相传的故事与栩栩如生的壁画中,这些推行方式使得宗教有了一席之地。人们开始如吸食鸦片一般贪婪地呼吸着她的气息,追随着她的步子。衣衫褴褛者不再为贫穷而蹙颦,叱诧风云者不再为好命而炫耀;持简寒窗者不再为进仕而忧烦……
她以她从容不迫的节奏使得一波大浪以最柔软的方式撞上了早已备好的破浪锥上。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她开启了审美的划时代意义,那就是自由。不再有羁绊,不再有约束,她渐渐发现,草地上的路远比她安排得更有章法,更有轨范。越来越多才子佳人把原本已熙熙攘攘的文化又变得大统一又不失个性。文派、诗派、画派等等的出现使得她越发认可了自己大胆的举措。
她又是央央中华。她的记忆深处,没有国界,没有亲疏,没有阶级……
诚然,与其说文学记录了华夏民族以及人世间的荣辱兴衰史,不如说这是一部美的史册。秦统一举国上下的壮美;张骞出使西域的义美;隋唐开通运河的势美;各国暂结纷争的宏美……
万物依道而始,至美顺道而发。
她的记忆深处,那经久不衰的秘密,就是永远不要低估美的力量。虽曰美,实乃道。拥有了大同之美,何忧令名不彰?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彩玄圣,炳耀仁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