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叶色娇嫩光亮,花朵成簇,色泽鲜明,四季开放,是一种优良的家庭盆栽花卉。其扦插繁殖应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1)扦插时间。
家庭扦插宜在4~5月间,气温回升到20℃ 以上时进行。这时空气湿度大,气温高,管理简便,适宜于四季海棠的快速生根。
(2)扦插基质。
将河沙清洗、晒干后置于盆中。经清洗再晒干的河沙基本上达到了消毒的目的,而且晒干后的河沙有利于白天日照升温,促进插条切面愈合生根。
(3)插条选择。
剪取强壮枝条,每段带3~4个节,上面剪成平顶形,下面剪成马蹄形,以扩大与沙的接触面,促进生根。
(4)扦插及管理。
以3厘米×4厘米的株行距扦插于沙盆内。扦插时先用与插条粗细相同的竹棍在盆沙内插出洞眼,接着插入四季海棠枝条,插后2天内不需浇水,以利于剪切面形成愈合瘤。第5天用与沙子温度差不多的水进行喷浇,浇到盆底见水流出即可。置于阴凉处,一般不再浇水。10天左右可长出3~4厘米的根系,这时将盆置于阳光下,并视天气情况浇水,过6~7天后便可上盆定植。
海棠性喜阳光,不耐阴,忌水湿。海棠花极为耐寒,对严寒及干旱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所以可以承受寒冷的气候,一般来说海棠在零下15℃也能生长的很好,完全可以放在室外。海棠花: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厘米,黄色。果期8-9月。素有“国艳”之誉。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多生长在海拔50米至2000米的平原和山地,可以人工引种栽培。
生长习性
海棠性喜阳光,不耐阴,忌水湿。海棠花极为耐寒,对严寒及干旱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所以可以承受寒冷的气候,一般来说,海棠在零下15℃也能生长的很好,完全可以放在室外,不过如果特别寒冷,比如零下三四十℃,就要注意采取保护措施了。海棠喜阳,适宜在阳光充足的的环境生长,如果长期置于阴凉的地方,就会生长不良,所以一定要保持它充足的阳光。
海棠性喜阳光,不耐阴,忌水湿。海棠花极为耐寒,对严寒及干旱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所以可以承受寒冷的气候,一般来说海棠在零下15℃也能生长的很好,完全可以放在室外。繁殖方法
常用播种、分株和嫁接繁殖。以嫁接为主,也可压条与分株,播种法仅用于育种。嫁接砧木多用海棠果楸子或山荆子。耐粗放栽培,适应性较广。栽培中只须适当灌溉、施肥,并注意整形修剪,即可株健花繁。播种可秋播或沙藏后春播。实生苗生长缓慢,要5-6年后才能开花,且常产生变异,故仅作为砧木培育和杂交育种之用。园艺品种多用嫁接法繁殖,以山荆子或海棠实生苗作砧木,枝接、芽接都可以,枝接可用切接、劈接法,芽接多用“丁”字形接法。分株多行于早春未萌芽前或秋冬落叶后。
春季萌芽前或秋季7-9月间嫁接。春季萌芽前或秋冬落叶后分株繁殖。春季压条和根插。春季播种前种子须经30-100天低温层积催芽处理。苗木栽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疏松肥沃,每年秋季可在根际培以塘泥或肥土。春季进行一次修剪,剪除枯弱枝条,保持树形疏散,通风透光。一般多行地栽,但也可制作桩景实行盆栽。栽植时期以早春萌芽前或初冬落叶后为宜。苗木出圃时,保持苗木完整的根系是栽植成活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