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雪花别名蓝雪丹、蓝花矶松、蓝茉莉等。为白花丹科、蓝雪花属植物,原产于南非,多年生常绿灌木。地栽株高1~2m,盆栽35~50cm,幼苗时枝条直立,后期悬垂。单叶互生,叶薄,全缘。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高脚碟状,浅蓝色或白色,花期6~9月,蒴果。
蓝雪花上端蔓状或极开散,高约1米或更长。叶薄,通常菱状卵形至狭长卵形。穗状花序约含18-30枚花;总花梗短;苞片线状狭长卵形,花冠淡蓝色至蓝白色,冠檐宽阔,裂片倒卵形,先端圆;子房近梨形,有5棱。
蓝雪花性喜温暖,耐热,喜光照,稍耐阴,中等耐旱。种子每克85粒。可播种繁殖,也可扦插、分株繁殖。扦插一般在5~6月进行,生根适宜温度为20℃~25℃,插后约20~28天生根。
蓝雪花花期6-9月。
在中国华南、华东、西南和北京常有栽培。原产南非南部,已广泛为各国引种作观赏植物。
蓝雪花为蓝雪花科蓝雪花属多年生常绿灌木,地栽株高1~2m,盆栽35~50cm,幼苗时枝条直立,后期悬垂。单叶互生,叶薄,全缘。
蓝雪花别名蓝雪丹、蓝花矶松、蓝茉莉等。为白花丹科、蓝雪花属植物,原产于南非,多年生常绿灌木。地栽株高1~2m,盆栽35~50cm,幼苗时枝条直立,后期...蓝雪花枝具棱槽,幼时直立,长成后蔓性。叶薄,单叶互生,全缘,短圆形或矩圆状匙形,先端钝而有小凸点,基部楔形,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苞片比萼片短,花萼有粘质腺毛和细柔毛,花冠淡蓝色,高脚碟状,管狭而长,顶端5裂。
蓝雪花上端蔓状或极开散,高约1米或更长,除花序外无毛,被有细小的钙质颗粒。
蓝雪花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高脚碟状,浅蓝色或白色,花期6~9月,蒴果。蓝雪花性喜温暖,耐热,喜光照,稍耐阴,中等耐旱。种子每克85粒。可播种繁殖,也可扦插、分株繁殖。扦插一般在5~6月进行,生根适宜温度为20℃~25℃,插后约20~28天生根。
蓝雪花叶薄,通常菱状卵形至狭长卵形,有时(未充分发育的)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1) 3-6(7)厘米,宽(0.5)1.5-2(2.5)厘米,先端骤尖而有小短尖,罕钝或微凹,基部楔形,向下渐狭成柄,上部叶的叶柄基部常有小形半圆至长圆形的耳。
蓝雪花别名蓝雪丹、蓝花矶松、蓝茉莉等。为白花丹科、蓝雪花属植物,原产于南非,多年生常绿灌木。地栽株高1~2m,盆栽35~50cm,幼苗时枝条直立,后期...蓝雪花穗状花序约含18-30枚花,总花梗短,通常长2-12毫米,穗轴(包括果期)长2-5(8)厘米,与总花梗及其下方1-2节的茎上密被灰白色至淡黄褐色短绒毛。
苞片长4-10毫米,宽约1-2毫米,线状狭长卵形,先端短渐尖,小苞长约2-6毫米,宽约1-2毫米,狭卵形或长卵形,先端急尖或有短尖。
萼长11-13.5毫米,萼筒中部直径约1-1.2毫米,先端有5枚长卵状三角形的短小裂片,裂片外面被有均匀的微柔毛,萼筒上半部或上部和裂片的绿色部分着生具柄的腺;花冠淡蓝色至蓝白色,花冠筒长3.2-3.4厘米,中部直径0.5-1毫米,冠檐宽阔,直径通常2.5-3.2厘米,裂片长约1.2-1.4厘米,宽约1厘米,倒卵形,先端圆;雄蕊略露于喉部之外,花药长约1.7毫米,蓝色;子房近梨形,有5棱,棱在子房上部变宽而突出成角,花柱无毛,柱头内藏。
蓝雪花叶色翠绿,花色淡雅,炎热的夏季给人以清凉感觉,可盆栽点缀居室、阳台。成熟植株枝条悬垂,其更适宜大型容器组合盆栽。花期6-9月,蒴果膜质,果实未见。
1.冬天低于5度时,把蓝雪花搬回室内,冬天会黄叶,等开春狠狠修剪枝条一次,很快就会暴发更多新芽。
2.蓝雪花别称山灰柴、假靛(河南),角柱花等,多年多年生直立草本,为白花丹科、蓝雪花属植物。
3.生于浅山山麓和平地上。 性喜温暖,耐热,不耐寒冷,在华北及其他温带地区,作温客观存在花卉栽培,生长适温25℃,喜光照,稍耐荫,不宜在烈日下暴晒,要求湿润环境,干燥对其生长不利,中等耐旱,宜在富含腐殖质,排水畅通的砂壤土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