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身上为什么会有刺?
仙人掌的刺实际上是叶子进化来的,为什么要变成刺呢?因为仙人掌都生长在干旱地带或者沙漠地区,那里日照非常强烈,非常干旱,如果仙人掌有大片的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水分会很快蒸发,最终导致仙人掌枯死。
所以,在水分很少的环境下,仙人掌就进化出了针形的叶子,另外,针可以起到自卫作用,防止其它的动物吃掉自己。
仙人掌的肥厚的“叶子”实际上是茎!仙人掌的刺就相当于植物的叶子器官,为了适应沙漠的恶劣环境,原始上它是有叶子的,因为环境太恶劣,叶子变成了一根根的刺,来减少蒸疼,保持自身水分。
仙人掌,是仙人掌属的一种植物。别名仙巴掌、观音掌、霸王、火掌等,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为丛生肉质灌木,上部分枝宽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花辐状,花托倒卵形;种子多数扁圆形,边缘稍不规则,无毛,淡黄褐色。仙人掌喜强烈光照,耐炎热,干旱、瘠薄,生命力顽强,生长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美国南部及东南部沿海地区、西印度群岛、百慕大群岛和南美洲北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干旱地区。
仙人掌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共有70-110个属,2000余种,具体可以分为:团扇仙人掌类、段型仙人掌类、蟹爪仙人掌(螃蟹兰)、叶型森林性仙人掌类、球形仙人掌。常生长于沙漠等干燥环境中,被称为“沙漠英雄花”,为多肉植物的一类。
丛生肉质灌木,高(1-)1.5-3米。上部分枝宽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长10-35(-40)厘米,宽7.5-20(-25)厘米,厚达1.2-2厘米,先端圆形,边缘通常不规则波状,基部楔形或渐狭,绿色至蓝绿色,无毛;小窠疏生,直径0.2-0.9厘米,明显突出。
仙人掌的刺实际上是叶子进化来的,为什么要变成刺呢?因为仙人掌都生长在干旱地带或者沙漠地区,那里日照非常强烈,非常干旱,如果仙人掌有大片的叶子水分会很快蒸发。成长后刺常增粗并增多,每小窠具(1-)3-10(-20)根刺,密生短绵毛和倒刺刚毛;刺黄色,有淡褐色横纹,粗钻形,多少开展并内弯,基部扁,坚硬,长1.2-4(-6)厘米,宽1-1.5毫米;倒刺刚毛暗褐色,长2-5毫米,直立,多少宿存;短绵毛灰色,短于倒刺刚毛,宿存。叶钻形,长4-6毫米,绿色,早落。
原产墨西哥东海岸、美国南部及东南部沿海地区、西印度群岛、百慕大群岛和南美洲北部;在加那利群岛、印度和澳大利亚东部逸生;中国于明末引种,南方沿海地区常见栽培,在广东、广西南部和海南沿海地区逸为野生。
仙人掌的养殖方法(仙人掌如何养?)
仙人掌养殖喜强烈光照,耐炎热,干旱、瘠薄,生命力顽强,管理粗放,很适于在家庭阳台上栽培。仙人掌生长适温为20~30℃,生长期要有昼夜温差,最好白天30~40℃,夜间15~25℃。春、秋季节,浇水要掌握“不干不浇,不可过湿”的原则。6~8月是生长旺盛时期,一般每晨浇透水1次,傍晚视情况补水。如遇特别炎热和有大风时,每天可浇2次 欲使植株长大,希望多生子株的,应多浇水;欲使开花和控制植株增大时应少浇水。
仙人掌的刺实际上是叶子进化来的,为什么要变成刺呢?因为仙人掌都生长在干旱地带或者沙漠地区,那里日照非常强烈,非常干旱,如果仙人掌有大片的叶子水分会很快蒸发。浇水时,忌淋湿茎体。生长期每10~15天施稀薄液肥1次,10月后停肥,否则新生组织柔弱,易受冻害。除炎热夏季中午,仙人掌均可暴晒。11月~翌年3月是仙人掌的休眠期,置于室内阳光充足避风处,在5℃以上时,即可安全越冬。此时应控制浇水,保持盆土不要过于干燥即可,仙人掌每年要换盆1~2次。以春秋季节进行为好,盆土宜用排水、透气性好的弱碱性土。栽时不要太深,只要能在盆中立稳即可。
室内栽培
仙人掌从野生到被广泛移入室内栽培,它反映了城市居民选择盆花品种的一种趋势。因楼房面积有限、空气比较干燥,培养大型或比较娇嫩的盆花常常生长不好,只有选择一些小型、耐旱、管理简便而观赏价值又高的品种最为适宜,仙人掌类植物正好符合这几种要求。
室内盆栽仙人掌,以选择小型、花多的球型种类为宜,栽培中不能认为这类植物耐旱,而忽略对它的正常浇水与施肥。室内栽培,可在窗台上用铅丝与塑料薄膜营造一个高温、高湿的封闭式空间,大多数仙人掌在这样的条件下不仅生长快而且色泽晶莹。
盆栽用土,要求排水透气良好、含石灰质的沙土或沙壤土。新栽植的仙人掌先不要浇水,每天用喷雾喷几次即可,半个月后才可少量浇水,一个月后新根长出才能正常浇水。冬季气温低,植株进入休眠状态时,要节制浇水。开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植株休眠逐渐解除,浇水可逐步增加。每10天到半个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冬季不要施肥。
在一般的住宅条件下,充分利用空间,培养几十盆各种各样的仙人掌,布置一个小小的“仙人掌花园”并不困难。当春夏之交,窗台上形形色色的仙人掌开放出琳琅满目的花朵,人们工作之余,在这样的条件下休息,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而且是一种对自然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