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盖木,别称:缎子绿豆树,常绿大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120厘米。仅分布于云南局部地区海拔1300至1500米山坡上部向阳的沟谷潮湿山地。为上层乔木,树冠宽广,根系发达,有板根。隔1至2年开花一次,花期4月,果熟9至11月。华盖木起源于1.4亿年前,是木兰科中最古老的单属种植物之一,因其树干挺直光滑,树冠巨大而得名。由于分布范围狭窄,且数量稀少而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其对生长环境的土质、湿度、温度等要求严格。为中国特有树种,仅存7株大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1.2米;树皮灰白色,细纵裂;干基部稍具板根;全株无毛。小枝深绿色,径5-9毫米;老枝暗褐色。叶革质,狭倒卵形或狭倒卵状椭圆形,长15-26 (30)厘米,宽5-8(9.5) 厘米,先端圆,具长约5毫米的急尖,尖头钝而稍弯,基部渐狭楔形,下延,边缘稍背卷,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中脉两面凸起,侧脉每边13-16条,网脉稀疏,干时两面均凸起;叶柄长1.5-2厘米,无托叶痕,基部稍膨大。花单生枝顶,花蕾绿色,倒卵圆形或卵球形,佛焰苞状苞片紧接花被下;花被片9,3片1轮;外轮3片长圆状匙形,顶端钝,中轮及内轮6片,倒卵状匙形,较小;雄蕊约65枚,药室内向开裂,药隔伸出成长尖头;雌蕊群长卵球形,心皮13-16枚,每心皮具胚珠3-5颗。雌蕊群柄果时长约1厘米。聚合果成熟时绿色,干时暗褐色,倒卵圆形、椭圆状卵圆形或倒卵圆形,长5-8.5厘米,径3.5-6.5厘米;蓇葖厚木质,狭长圆状椭圆体形或倒卵状椭圆体形,长2.5-4厘米,径1.5-2.5厘米,沿腹缝线全裂及顶端2浅裂,背面具粗皮孔;每心皮有种子1-3颗,种子横椭圆体形,两侧扁,宽1-1.3厘米,高约7毫米,腹孔凹入,中有凸点,背棱稍微凸。
华盖木,别称:缎子绿豆树,常绿大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120厘米。仅分布于云南局部地区海拔1300至1500米山坡上部向阳的沟谷潮湿山地。为上层乔木...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西畴法斗)。生于海拔1300-1500米的山沟常绿阔叶林中。
植物价值
观赏价值
花色艳丽而芳香,可选为庭园观赏树种。
研究价值
对该种植物的分类系统古植物区系等研究有学术价值。
濒危保护
保护价值
华盖木是地质时代第三、四纪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云南特有,1999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华盖木,别称:缎子绿豆树,常绿大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120厘米。仅分布于云南局部地区海拔1300至1500米山坡上部向阳的沟谷潮湿山地。为上层乔木...保护措施
建议在产地建立森林保护区,严禁砍伐残存植株,并加以特别的保护,并组织有关单位采种育苗, 引种栽培。华盖木为原始类群木兰科单种属植物,仅残存7株于中国三大特有中心之一的滇东南古特有中心的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生境条件,更新能力等的研究表明华盖木外围生境恶化,周边喀斯特型土壤利用过度,形成“孤岛”,使靠鸟类传播的华盖木失去了向四周扩散的机会,种子难于萌发生长,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同时通过对华盖木的濒危机制及生境脆弱性探讨,提出了保护建议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