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为什么你会成为“剩男剩女”

2019-02-21 08:02:03浏览:25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心结:天啊!最近老有长辈想帮我相亲,我真是太失败了!从09年的偶像剧《败犬女王》到近期的电影《剩者为王》、《杜拉拉追婚记

为什么你会成为“剩男剩女”     山村

  心结:天啊!最近老有长辈想帮我相亲,我真是太失败了!从09年的偶像剧《败犬女王》到近期的电影《剩者为王》、《杜拉拉追婚记》。主角都设定为事业有成,就差爱情空窗、婚姻临门一脚的女性。他们拥有众人钦羡的外貌、工作和品味,却掌握不了理当对他们而言不甚困难的爱情。反观市井小民,爱情与婚姻似乎并非奢侈品。

  通过事业成功者的形象,我们比较容易将他们单身的理由归因,「事业心太重」、「时间不够用」等等。但找不到好伴侣的,岂只限于那些忙碌于事业的白领。

  请让我们放下电视媒体的单身形象,撇开种种条件,问问你自己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联谊』、『相亲』或其他目的性明确的交友方式?」

  承认失败?

  牛老师是我国中同学,一直对婚姻不上心,直到去年,他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参加以公务员和教师为成员的联谊。但他内心一直对联谊有一分抗拒,好像那是现实中异性交往的挫败,而不得不选择的补救方案。

  「参加联谊,等于承认自己是社会竞争中的失败者。」和牛老师类似想法的人,男女皆有。

  某个角度来看,联谊、相亲等方式就像一个转运站,帮助要前往人生下一阶段的男女,能够更有效率的抵达目的地。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一接触类似的话题,会立即展生反弹呢?

  下面我们就从「自我价值感」(Self-Worth)的角度来试着剖析这个现象。

  自我价值感:「一个人的自我评价」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个人成就与他人的反馈,不断建立、推翻与强化我们对自己的评价。

  建构自我价值感,最重要的莫过于童年时期,家庭成员给予的正面肯定。当一个孩子做什么都不对,得依靠揣测父母的心情过日子,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会被父母的评价捆绑。到了青春期,当朋友或任何外人给予高度肯定,往往很容易让孩子为了追求自我价值感的增进,甩开父母的价值观,引发亲子冲突。

  然而,即使离开家庭,父母对我们的评价,依旧会在我们的内心形成自我价值感的标准,就像我们的心中住着一位不断检视我们、批评我们的教练,使我们活得喘不过气来。

  要了解一个人的自身价值感是否低落,可以通过他对外在活动的评价来判断,好比前面我们说的联谊或相亲。

  非黑即白、非好即坏

  自我价值低落会将程度评价(e.g. 零到十分),简化为非好即坏(他那样叫好,我这样叫糟)。当他用非好即坏的态度看待自己,就会用这样的态度看待他人。

  某些人纵使因为工作等因素,欠缺认识新朋友的管道,他仍不会考虑联谊,因为他的自我价值感低落,而联谊被视为承认自己差人一截的象征,所以他会用负面的态度和语言去看待联谊,诉说他对联谊的看法,甚至蔑视那些参加联谊的人。

  尤其当他人因为参加联谊,真的在感情或婚姻上获得幸福,这又会增加他的自我贬抑,使他的自我价值感更低。

  故自我价值感低落的人,他们很容易被某些活动激起负面情绪,原因不在活动本身,而是在于这些活动牵引了他低落的自我价值感。

  情绪的不定时炸弹

  对于特定活动的厌恶、不屑、嘲讽或其他情绪,其实无关活动本身,而是来自个人对自身价值感的认同。

  更让人痛苦的情况是:低落的自我价值感,与缺乏感情的「孤独感」掺在一起,形成更强烈的内在黑洞。有些人因此在生活中变得更容易激动,更无法接受刺激,因为他心理的压力需要一个出口。

  有的个案就这样凭借一件小事,在外头和人发生冲突。实际上,冲突并非偶然发生,而是个案有意的等待冲突发生,甚至刻意制造冲突,好让自己得到一个通过暴力等非理性方式宣泄情绪的机会。

  另外有些人则是倾向自我疏离,他把内在感情的需求切割开来,尽可能不要与内心脆弱的内在小孩照面。否则每一次照面,都会让自己因为看见内在小孩的刍弱,深刻的反过头责备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不够努力,放大自己过往与当下的种种失败,导致必须采取「属于失败者们」的手段。

  重建自我价值感

  偏颇的自我价值感让我们嘲笑自己是败犬,让我们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幸好自我价值感能够重构,以及增长,并非一成不变。对此,UCLA医学院教授Dan Siegel对于自我价值感的重构,提出 “GOAL” 四步骤:

  I.留意并承认我们生活所遭受的挫折与外在评价。

  II.用宽容与同理心看待这些挫折与外在评价。(不要轻易随他人给我们的负面评价起舞)

  III.提醒自己「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完美之处」。

  IV.为自己的生命增添意义,尤其针对那些你认为很重要的事物。

  重构自我价值感,通过的方式不是逃避,也不是将其转化为对他人的嘲弄。相反地,我们得搞清楚到底那些评价的内容是什么,而人生这条漫长道路,本来就得通过不断的学习,自我增长,慢慢的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故我们一方面要接受「没有人是不完美的」事实,还得为自己梳理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在Dan Siegel提出的四点之外,我认为还需加入一点值得我们纳入重建自我价值感的考虑:没有人是完美的,更没有人注定是孤独一人。因此在我们重新掌握自我价值的判准之余,也要小心别过犹不及,完全忽视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解语] V. 寻求健康的外部连结,和他人共同增进彼此的价值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从不同国家男人的勾搭风格_搭讪如何成功

上一篇:

不论能否结婚,我都愿意和你相爱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