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最早由马西里奥·斐齐诺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最早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什么意思
由来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有爱无性,强调精神相交;亦有远距离恋爱的一层意思(因为离开的远,自然就有有爱无性)。传说柏拉图当年就是这样同情人相爱。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古希腊人认同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
爱情,无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什么意思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 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
柏拉图式的爱情最高尚,最美丽。
传说
你知道关于柏拉图的永恒的故事吗? 就是为了自己爱的人可以至死不渝。有些爱情只注定了缘分,因为上帝忘了给他们交错点,于是爱情就只能成为永远的平行线。传说,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于是,苏格拉底要柏拉图去麦田里走一次,不要回头的走,在途中要摘到一棵最大最好的麦子,但是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就去了! 过了半天,柏拉图垂头丧气的空手而归,他告诉老师,看到了一棵看似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次,不得以只好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时候再摘!到发现走到尽头的时候才发现,手上是空空的一棵麦子也没有!
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柏拉图的爱情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默默的付出,静静的守候,不奢望走进,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却依然执迷不悔. 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伟大注定了它悲剧的结局. 最后,也只能是一条在远处守候地平行线,只留下回忆中美好的片段当做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