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将修行和生活完全分开,以为修行是修行,生活是生活,两者完全是两码事,其实两者是一码事,根本不可能分开。
如果一个人将生活和修行完全分开,当成两件事情去做,那么,他哪一件事情也不会做好。既不会有好的修行,也不会有好的生活,甚至,他可能根本就没明白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修行。
什么是在生活中修行呢?
比如说,生活中你看到自己的屋子地板有些脏了,那么既然你看到了这个“脏”,你就要去拿起扫把将地扫干净或是用拖把擦干净。如果你看到了而不去做,那就是一种自我逃避。
比如说,走在路上,你看到了前面某人的包包里有什么东西掉出来了,因为你看到了这件事情,你就有义务提醒那个人让他把掉的东西捡回去,如果你没做,你就是在自我推卸。
比如说,你知道自己有某种不良生活习惯,那么既然己经知道了,那你就要尽力去改变这种不良的习惯,而换之以另外一种良好的习惯。如果你只是想而不去做,那就是一种自我失信。
比如说,自己有某种兴趣和爱好,但长久以来一直拖延着未满足自己,那么,从这一刻起,去满足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让自己获得快乐。如果不这么去做,那就是一种不值得快乐的自贬。
比如说,原来害怕某种事物,那么现在开始去一点点尝试,但不强求自己,只是去尝试并体验那种新鲜而未知的感觉。如果不这么做,那就是一种让自己沉溺恐惧的自困。
如此等等......
在修行中生活
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尽可能的保持安静而客观的觉察,这既包括自身以外的人事物,更包括自身以内发生的一切: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念头,以及自己的每一个欲望,还有来自身体的反应。
比如说:当面对自己内心渴望的事物时,我们是如实的承认并表达我们的想法,还是隐忍压抑或是说谎?
比如说:当一个人用一种我们所“不喜欢”的方式在做一件事情时,我们会生起什么样的情绪?
比如说:当一个人“对我们好”时,我们所生起的是什么样的情绪,并伴随着这个情结而生起什么样的想法,念头?
比如说:看到商场厨窗里的某个商品,我们会生起什么样的念头?这个念头的背后的动因是什么?
比如说:我们的同事比我们更出色的完成了一件工作,我们是否真心的感到开心亦或只是表面装出一些开心的样子给别人看?
如此等等......
在修行中生活,无非就是让自己越来越警醒地觉察自己,并让这种觉察力发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当我们越来越有觉察力地去生活时,就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可以这么轻松而简单。远不是千百年来以及整个大环境不断告诉我们的:生活需要努力,需要奋斗,需要竞争,需要不断地“强大”自己以去征服外界……这一切,只会在短期内能制造出一些假像。而生命是一次远足的旅程,不是百米冲刺的赛跑。
所谓修行,就是真正准备好,去开始改变自己。
而这种自我的改变的渴求来自于自我心灵深处,而并非是来自外界的某种压力。一旦心灵深处开始涌出自我改变的渴望,生命之流将源源不断地为生命注入新的能量,生命将发生质的变化和升华。
生活,不该是一潭死水,生命不该是一段朽木,心灵,更不该是一片死寂。
不断地让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发生改变,让自己有勇气去迎接每一份未知的新鲜和快乐,有勇气坦然接受生命给予的每一份馈赠--这样的生命,才符合大自然赋予的生命的意义。
生活,就是修行,修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以逃避的心去生活,生活中的一切所得,终将变成自己所累。
以修行的心去生活,生活中的一切所见,终将变成自己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