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收购万达百货引起行业热议之后,近日苏宁易购(002024.SZ)再现大手笔——宣布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消息一出,行业震动。
除了感叹家乐福败走中国、苏宁抄底、零售业“三国杀”局面之外,外界最大的感受是:为什么又是苏宁?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自从2017年启动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以来,苏宁明显加大了对外投资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11月以来,苏宁累计完成了十多个项目投资,投资总规模接近700亿元。其中,不乏万达商业、迪亚中国、万达百货和家乐福中国这样的“大手笔”案例。
仔细分析苏宁的投资,会发现这家零售企业虽然四处出击,但核心战略基本围绕着零售核心能力进行布局。时至今日,当苏宁完成对家乐福中国的收购,补齐商业拼图的同时,其一直以来全力打造的全场景、全品类、全客群的智慧零售版图已跃然纸上。
以“零售”为核心的投资逻辑
苏宁的对外投资是从2016年开始加速的。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三年多来苏宁对外投资项目超过30个,总规模可能已经突破千亿元。
其中既包括对阿里巴巴、易果生鲜、辣妈帮等电商领域的投资,也在商业地产方面有广泛的布局,包括200亿元投资恒大地产、95亿元入股万达商业、出资98亿元成立恒宁商业等重磅级投资。从2018年开始,苏宁对线下零售企业发起进攻,最近收购迪亚中国、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都是这个方向。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来,苏宁“大手笔”收购主要看中了以下六点:家乐福在华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良好的口碑与知名度、数千万级的会员用户和海量散客、较强的本地化采购能力,丰富的线下运营经验、完备的快消品供应链体系。
除此之外,苏宁在物流领域也不乏大手笔的投资。2017年1月,苏宁收购天天快递,完善物流配送网络。2018年,苏宁联合深创投投资300亿元成立物流地产基金,实现物流能力的跨越提升。而在科技领域,苏宁则投资了商汤科技、创冰科技等人工智能、大数据公司。
苏宁的投资范围之广,以至于在早期很难窥见全貌,也引发了外界对于苏宁投资是不是“不务正业”的讨论。但随着苏宁投资布局的完善,以及智慧零售模式的深化,苏宁的这些投资背后的脉络也渐渐清晰,即始终围绕“零售”主业,以“用户”为核心。凡是消费者有需要的,且符合现阶段发展战略的,苏宁都会去争取,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智慧零售生态圈。
比如,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零售业进入场景互联时代。苏宁方面向记者表示,为了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苏宁一直致力于构建全场景智慧零售生态系统,实现从线上到线下,从城市到乡镇的全覆盖。因此,从2017年年底开始,苏宁先后投资恒大地产、万达商业,又与碧桂园、融创等地产商达成合作,都是为了搭建贴近用户的购物场景。而无论是收购万达百货还是家乐福中国,苏宁都能快速锁定线下优质商业资源,更为旗下多种业态融合创新带来全新探索。
在扩充消费场景的同时,苏宁也在加速建设自身的全品类供应链能力。而这也成为了苏宁对外投资的重点。比如,苏宁收购迪亚中国、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补齐了自身在百货和快消品类的“短板”。这些行业已经发展成熟且供应链建设周期长,选择收购能加快发展速度,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而物流是零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到家业务的蓬勃发展,用户对即时配送的心理预期普遍在1个小时之内,这无疑对零售企业的物流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而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苏宁一直在加大物流仓储、配送网络方面的投资。比如,苏宁收购天天快递完善小件配送网络之后,又与深创投共同成立物流地产基金,加快获取物流仓储资源。据苏宁方面介绍,家乐福中国的210家门店也有望与6000多家苏宁小店联合,完善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提高到家模式的效率并节约物流成本。
如果以“消费者”为线索按图索骥,会发现近三年苏宁做出的每笔投资,无一不是围绕其零售核心能力进行建设,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未来零售的想象而布局。
行业“三国杀”格局初现
通过投资的纽带,苏宁得以将生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扩大智慧零售生态圈的边界;而对于被投企业来说,在苏宁智慧零售的赋能下,打开了全新的增长空间。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东晓腾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东认为,家乐福可以说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它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也是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凸显了苏宁在多场景化、多样化的购物体验方面进行拓展的野心。这种直接收购的模式,能够快速直接地融合苏宁在原有业务模式场景方面的本地经验,更加快速地布局零售产业,并向世界范围内输出这种商业零售场景。此次“中外结合”,是本土零售走向国际化的一种果断尝试,也是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大手笔,后续动向,值得本土零售商予以重点关注。
记者梳理发现,去年4月,苏宁易购收购迪亚中国,收编后者300多家门店和200多万会员,并一举实现上海单城超500店的密集布局。今年年初,苏宁易购收购万达百货旗下全部37家门店,并在3个月内完成整合工作。在刚刚结束的“6·18”年中大促中,更名后的37家“苏宁易购PLAZA”累计销售金额达到7.5亿元,客流量超1700万。
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智慧零售需要在全场景环境下持续进行锻造,用得越多反馈越多,完善速度也就越快。从财报数据来看,苏宁智慧零售生态已经开始产生“共振”效应。2018年,苏宁易购商品销售规模为3367.57亿元,同比增长38.39%。
自成一体的苏宁零售版图,对行业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零售行业的“三国杀”局面已逐渐明朗。
近几年,线上互联网巨头频频与线下零售商联手,行业竞争风云变幻。早前有阿里巴巴收购三江购物、大规模入股高鑫零售,将大润发、欧尚等商超品牌收入囊中;而腾讯也不甘示弱,投资永辉超市、步步高等企业,更是在2016年与沃尔玛中国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如今家乐福中国正式官宣“嫁入”苏宁,优质的线下零售商纷纷完成与互联网巨头的“联盟”。
如今,中国零售业正处在一个波澜壮阔的大变革时代。零售行业线上线下巨头的强强联合,无疑抬高了未来的竞争门槛。零售业是最讲究规模效应的行业之一,通过共享渠道与供应链,可以预见阿里巴巴、腾讯和苏宁会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效、便捷的零售服务,并且这种优势还会不断巩固,剩下的玩家想参与竞争会越来越难。事实上早在年初,就有多家券商研报分析指出,2019年零售行业的集中度有望提升,行业整合加速。目前来看,这个竞争的窗口期,可能比外界想象的都要快。
“95后消费群体的崛起、三四线城市消费潜力的发掘,在不断迭代的商业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等继续迅猛发展的助推下,都将释放新的消费红利。从新零售概念的兴起,到智慧零售、新消费等商业创新概念的普及,短短三四年时间,我国的消费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马云提出的‘新零售’,还是张近东提出的‘智慧零售’;无论是线上线下融合,还是对传统的改造,不管哪种模式,都无法脱离零售业的本质。”曹磊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