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亿级别的龙头房企一路高歌猛进时,一些中小房企却度日艰难。
近日,阳光股份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下降45.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46.40万元,同比下降92.48%。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从阳光股份的业绩来看,降幅较大,特别是净利润下降九成,说明其运营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及清晰的目标愿景,也反映了其代表的中小房企在市场降温的情况下面临的生存压力。
营收净利双降
阳光股份主要从事投资性房地产出租与资产管理,以及存量住宅、商住等开发库存销售。公司2018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下降45.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46.40万元,同比下降92.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1.12亿元,同比下降190.08%。
事实上,阳光股份业绩早已出现疲软。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至2018年这5年中,扣非后净利润有4年出现亏损。近年来,阳光股份先后卖掉了北京、上海、天津部分项目的股权,以此获得利润。除了业绩疲软外,公司还面临巨额欠款。2018年光是长期借款就逾10亿。
中小房企急于融资补血
融资渠道收紧、楼市调控持续加码,以阳光股份为代表的中小房企融资补血是当务之急,发债和上市是一种选择。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近20家中小房企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克而瑞指出,从85家典型房企债券类融资监测的情况来看,2018年房企新增融资成本6.4%,同比2017年增加0.17个百分点。从单个企业的融资成本来看,有86%的房企融资成本较2017年全年上升,且增幅超过1个百分点的房企有44%,大部分属于扩张性以及中小型房企。
“由于企业运营,财务,抗风险等能力与大型房企存在一定差距,中小房企的融资成本通常会更高一些。”财经评论员肖磊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中小型房企的杠杆都非常高,当房地产市场调整来临,市场债务周期进入清偿高峰,一些房企就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