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见的胃肠道传染病有沙门氏菌属感染、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及霍乱等。病原体多是随食物或水进入胃肠道,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繁殖引起炎症反应,细菌产生的毒素使小肠分泌大量水分及电解质,引起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体外,污染环境、食物及水源,又可引起疾病的流行。预防胃肠道传染病,要把住病从口入关。
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者肉,因此在初夏炎热的天气里很容易变质。枣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保存3~5天,如果是肉馅,3天内吃完为好。
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二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粽子一天只能吃一两个,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点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
此外,配一些蔬菜和水果与粽子一起吃更有营养。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同时吃含水分大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多吃粽子,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胃肠道疾病患者如果不加节制吃粽子,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 (熊汉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