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的作用
肉类中蛋白质不仅含量高,而且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尤其富含赖氨酸和蛋氨酸,如与谷类或豆类食物搭配食用,可明显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
鱼类脂肪含量一遍较低,且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些海产鱼类富含EPA和DHA,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常吃鱼还可以健脑。禽类脂肪含量较低,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其脂肪酸组成也优于畜类脂肪。
畜肉类一遍含脂肪较多,能量高,但瘦肉脂肪含量较低,铁含量高且利用率也高。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且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
推荐成人每日摄入量:鱼虾类50-100克,畜禽肉类50-75克。
食用禽畜类要注意
多禽少畜
食用畜肉多者患肠癌的风险比普通人要高出很多,嗜吃畜肉可引起脑萎缩、降低智力甚至诱发痴呆;禽肉所含脂肪的化学结构接近于橄榄油,不仅无害于心脏,还有保护作用。因此喜欢肉食者,不妨适当增加禽肉的比例,而减少猪、牛、羊等畜肉的比例。
多骨少肉
眼睛不要只盯在肉上,肝、胃、肠、骨等更是美味佳肴。中老年人在一日三餐中多安排一点猪骨,既可减少猪肉的食量,又可获得更多更全面的营养。
多炖少炒
就猪肉的烹调方式而言,在蒸、炒、炖等多种方式中,炖食使得猪肉中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了,而有害的胆固醇含量大大下降,吃起来安全放心。
和大蒜一起吃
吃肉时应适量吃一点蒜,可解腥去异味,还能增强营养吸收的效果,但注意烹调时间不宜过久。在量上,以每天一瓣生蒜或两三瓣熟蒜即可,不宜多食,以免出现眼干、视力下降等症状。
喝汤也要食肉
很多人认为炖肉后的汤比肉更有营养,因此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喝汤,这是一个误解!其实,营养绝大多数还在肉里,连吃带喝是最好的。另外,还要注意炖汤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蛋白质变性;喝肉汤时也不宜过量饮用,以免升高血脂。血脂偏高者如果要补充蛋白质,可以用豆腐菜汤取代肉汤;同时,肉汤中嘌呤含量高,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患者和血尿酸浓度增高者应慎食。
标签:肉类作用科学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