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如何让中医药重拾昔日的自信?

2019-01-14 19:28:20浏览:738评论:0 来源:互联网   
核心摘要:如何让中医药重拾昔日的自信? 中医药历经千年的历史风尘洗涤,传承至今,实属不易,乃我国的瑰宝之一。可是目前中医药仿佛深陷

如何让中医药重拾昔日的自信?

中医药历经千年的历史风尘洗涤,传承至今,实属不易,乃我国的瑰宝之一。可是目前中医药仿佛深陷囹圄,昔日神奇无比的药方如今不再灵验,所占的市场份额减少,年轻人对于中医药的信赖与上一辈人相比,差之远矣。为什么中医药在医药行业会渐行渐远?本期《千人》杂志专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李勇博士,请他从西医药的独特角度,谈谈对中医药的看法以及创新中医药的建议。

何为中医药?

搜狗百科定义中医药为“汉族医药”,但李勇博士认为,中医药不仅是汉族人民流传下来的博大精深的医药,也包括侗族、苗族、藏族和瑶族等其他民族流传下来的独特医药,因而更倾向于将“中医药”定义为“民族医药”。

业界为什么要定义中医药,给予它一个明确的“身份”?因为明晰的定义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医药,促进其发展。李勇博士说:“将中医药定义为‘汉族医药’,极有可能使少数民族的其他珍贵医药得不到重视,造成遗失,甚至灭绝,所以定义中医药时必须谨慎、全面”。

如今医学高速发展,治疗疾病的方式、药物和器械越来越多,但古老的中医药仍占据独特的优势,且优势越来越明显。李勇博士介绍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目前全球在健康养生方面上,人们不再仅仅依赖药物治疗,更加注重预防、调养和食疗。而中医药在预防、调理和保健上占据绝对优势,恰好迎合了大众追求健康的方式;第二,当下提出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而古老的中医药正是根据病人的性别、体质和病情开出不同的处方,完美诠释了个性化的特点,顺应了当下的医学治疗大势。

科学分子化是拯救现代中药的必由之路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药带有极其浓郁的神秘色彩,那么它为什么会让人们觉得玄乎?“第一,古代的中医很智慧,为了留存独家药方,一般会让患者多味药材同时服用,导致很难辨别哪一味药材起了绝对药效;第二,心理作用占据成分很大,基于对中药的信任,觉得服用中药会让病情好转,人们赋予了它一份神圣感;第三,中药处方中时常会有药引子(药引子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作用),部分药引子至今无法阐释其科学原理,自然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李勇博士解释道。

中药的这份神秘在崇尚科学的今天必定是行不通的,如今的人们更信服数据,惯用事实说话。李勇博士认为,过去的部分药方如今必然不能沿用。因为150年前的药方选用得是150年前的药材治愈150年前的病症;如今同样的药方,选用150年后的药材还能治愈150年后的病症吗?现在买到的三七、人参等一些中药材与150年前的三七、人参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药材成分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了变化,这就导致过去的药方如今照抓之后疗效甚微甚至无效,所以必须明白怎样控制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不断创新,实现科学化、分子化,才能发扬光大。

传统的药方,过去的中国人信赖,但中国的新生代和外国人未必会信,任何医药信息都需要科学数据作支撑,来确保疗效性和安全性,没有明确疗效性和安全性的秘方是很难让人信服的。根据李勇博士多年的研药经验,他认为中药应该西做,必须经过临床验证,得出实际的数据,保证中药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药西做不是崇洋媚外,是对病人生命负责,是重塑人们对于中医药的信任。如果想让中药走到更高的境界,在国际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中药必须西做。在这一方面,日本和韩国已经领先于中国,人们之所以相信日本研发的中药,愿意服用,主要是因为它有确凿的数据让人折服,而我国即使拿着拥有几百年历史的祖传秘方也难以取得患者的绝对信任。

环境在变化,物种在变异,如何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在万变中保持不变?李勇博士说,中药获取认可的关键在于质量的保证,首先要从源头着手,建立一套中药生态种植体系,确保种植出来的药材有较好的一致性;其次,在中药材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做到规范,形成有效的药物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最后需要国家和药企在中药方面大量投入,潜心研制,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不急于求成,不跟风炒作,探索出每一种中药的有效检测标准。如果不做到以上三点,中国中药可能长期会在黑洞中摸索。

李勇博士做西药多年,近来除了癌症的免疫治疗做得红红火火,西药的其他研发似乎走得较平静。因为当科学理论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时,西药很难再继续深入做下去。目前为什么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很少,因为我们对于人脑的研究很局限,不够全面和彻底,没有达到一定深度,所以制药也无法很好推进。西药的单靶点特征是治疗疑难杂症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致使西药有时走得迷茫。为了克服这一缺陷,现在往往选择联合用药。今后治疗的真正出路是精准医疗,精准医疗结合大数据会革命化地改变现有的医疗状况。此外部分西药价格昂贵,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才能负担得起的药物。如果一味药研发出来是为了服务有钱的少数患者(孤儿药除外),90%的人都吃不起,那么这不是一种贡献,而是一种“罪恶”。中药多来源于草本植物,成本较低,绝大部分人都负担得起,所以李勇博士开始探索着去做中药。他选择了一个皮肤再生的项目,皮肤再生一定是一个多靶点的药物治疗,首先收集十几种民间治疗烧伤、烫伤的配方,再用科学仪器对每种配方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各种排列组合,找到其有效成分。最后通过动物试验,找到最佳配方。验证有效之后回归到大自然中,用四种天然植物萃取物按照科学分子化的比例产生配方。上万人次的使用证明,这新的配方不仅是有效的,相对于原有的民间配方也是最佳的,而推向市场的价格也不昂贵,几乎人人都能负担得起。李勇博士说:“这是我转向中药的第一次尝试,说明中药是可以西做的,是可以做出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的”。

人才破解中医药发展迷途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由衰老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增加,如果单纯依靠昂贵的西医药来治疗,国家很难承担人口比例越来越大的老人的医疗费用。只有发扬光大中医药,树立“上医治未病”的理念,继承我们“医食同源”的传统,结合安全食品、营养保健品、中医药调养理疗、再辅助药物治疗,国家才有能力确保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减轻国家及整个社会的负担。

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医从1950年的27万-30万人,达到2004年的27万人,实现了零增长,截至2014年底,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仅39.8万人。现有的中医药人才明显不能满足社会医学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需求。面对“零增长”现状,李勇博士解释道,1950年前后,传染病爆发,那时西药对于细菌感染治疗独显优势,人们通过注射抗生素、疫苗来抑制病菌的传染;紧接着就是心脏病爆发,恰好西药对于心血管病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疾病的爆发趋势助长了西药研发的进度,也吸引了大批人才从事西医药研究。中医药在此期间没有机会凸显独特优势。自此,中西医药的发展便拉开了差距,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信赖西医药。相应地,迎合医药市场的发展,学西医的人越来越多,学中医的人逐步减少。

培养一位中医医生与一位西医医生付出的时间和代价相差甚远。李勇博士语重心长的说道:“人都是现实的,八年的学习和深造极有可能成为一位小有成就的西医医生,获得不菲的报酬。但是八年的学习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中医医师,后期需要更多个八年的时间来钻研各种草药特点、处方以及病理特征,甚至可能是一辈子的时间。”中医育人的机制导致成才耗费的时间过长,而成才之后所获得的回报过低,很多人都不愿再去学中医了。

中医药人才数量的零增长对于中医药的发展是一个危机。李勇博士担忧地说,因为凭着真本事行医多年的老中医现都年事已高,他们手上的真本事若不传承下来,往往一位老中医的逝世就灭绝了一条中医药精髓,积少成多,对于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目前唯有保护好老中医,把他们手上的真本事传承下来才是迫切需要做的工作。李勇博士无奈的感叹,由于体制问题,很多老中医所教的学生,大部分是政府派遣下来的,年岁偏大,学习创新能力较弱,希望政府在中医药人才选拨上不要过多干涉,让老中医自己去挑选学生。

中医药在人类健康舞台显现魅力

目前在中医诊所,我们偶尔会看到外国人帮病人扎针灸、拔火罐;而在国外也会看到有中医给外国人推拿、刮痧,这说明中医药在逐步走向世界,彰显非凡魅力,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关注。据有多年国外生活经验的李勇博士介绍,美国人对于中医是接受的,大多职业球队都有自己的针灸、推拿师;但对于吃中草药,美国人接受程度很低,他们不相信中草药,因为没有明确的成分介绍、药效阐释和科学化的数据呈现。

李勇博士为了向外国人证实中医药的成效,常会用历史事实:追溯到19世纪初乃至以前,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人口密度达到过峰值,而欧美非洲很少达到人口密度的峰值,每当达到人口密度峰值必将发生瘟疫,消灭掉很多人口。人口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人与人之间的疾病传播必将导致瘟疫发生,在无药可医的情况下,人口密度是不可能达到峰值的。欧洲有接近一千年时间没有达到过人口密度最高,但是中国长期有高密度的人口居住区。为什么?因为中药管用,能够控制治疗相关疾病,使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存在高密度的人口居住区,这充分说明了中药是有成效的。

曾经引以为傲的中药,如今在中国本土发展并不乐观,被日韩赚取了大量财富。据经济观察网相关报道,日韩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占比高达80%,中国的中药出口额目前仅占世界中药市场的5%左右。李勇博士对此现象并没有消极看待,他认为,日韩的中药能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得不错,对于未来我国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是一个良好的征兆。日韩的中药材大量行销让外国人了解和接受了中药材,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降低了未来我国优质中药材跟进国际市场的难度。李勇博士建议,目前要努力构建完备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珍惜并利用好我国独具优势的药材资源,不仅仅把眼光放在继承和发展民族医药上,而要将民族医药的使用放在大数据中,充分结合精准医疗的各种优势,使民族医药这个宝库成为全人类健康的有机部分。

李勇博士的期望与努力恰好契合了国家于去年出台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该纲要提出:到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期待中国的中医药在人类健康的大舞台上重现昔日的光彩,重拾昨日的自信。

李勇,国家首批“千人计划”专家,天津泰瑞倍药研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山东溢美惠拓生物研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人,益缘生(天津)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标签:中医药重拾昔日自信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清代御医手稿重现记载500余偏方估值高达2.1亿

上一篇:

濮存昕黄菡现身欧派爱家日解读情感表达尴尬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