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茜草根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其性寒,味苦,入心、肝经,具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血、尿血、血崩、经闭、慢性气管炎等症。那么,茜草的副作用是什么?
茜草的副作用是什么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茜草的性味归经
苦、辛、涩,寒。归肝经。
中药茜草的功效
止血,化瘀,凉血。
1、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夹瘀的出血证。本品苦寒泄降,专入肝经血分,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用于血热夹瘀的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治吐血、衄血,常配大蓟、侧柏叶等,如十灰散。若冲任不固之崩漏,则配黄芪、白术、乌贼骨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安冲汤。
2、活血通经,用于血瘀经闭及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本品能消瘀滞,通血脉,利关节。尤多用于妇科,早在《内经》中,就有以本品配乌贼骨、雀卵、鲍鱼,治血枯经闭的记载;临床治血瘀经闭,常配桃仁、红花、当归等同用。治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可单味泡酒服,或配其他活血疗伤药及祛风通络药同用。
中药茜草的作用
茜草含葸醌类物质,如茜素、茜草素、黑茜草素等。有止血作用,又有轻度抗凝血效应,水提取物有兴奋子宫作用。茜草提取物及人工合成的茜草双酯,均有升白细胞作用。茜草中的环己肽有抗肿瘤作用。此外,对多种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有祛痰、镇咳、增加冠脉流量等作用。
中药茜草的应用
1、用于各种内外伤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本品苦寒降泄,专入肝经血分,一药兼具化瘀、凉血、止血三效,用于出血证,适宜于瘀血或血热所致者,尤其适宜于血热夹瘀的出血证。可单用,多入复方。其外用亦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2、用于血瘀经闭及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本品能行瘀血,通经脉,尤多用于妇科之瘀滞证。治血滞经闭,可与当归、红花等活血调经之品同用;治痹证或跌打损伤,可单味泡酒服,或与祛风湿止痛、活血疗伤止痛之品合用。
中药茜草的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生品以活血祛瘀、清热、止血为主;炒炭后寒性减弱,性变收涩,以止血为主。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中药茜草的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泄降,凡脾胃虚弱、精虚血少、阴虚火旺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