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中医名词,指健运脾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那么健脾的中药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健脾的中药有哪些?
补
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草,升麻,葛根,苡仁,莲子。
温脾阳:干姜,苍术,白术,吴萸,肉叩,半夏,砂仁,白叩仁,草叩,益智仁。
养脾阴,山药,黄精,芡实,白芍,蜂蜜,大枣。
泻:
清脾热:黄连,连翘,大黄,石膏,山栀,芒硝,西瓜。绿豆。
燥脾湿:苍术,白术,苡仁,半夏,厚朴,茯苓。
理脾气:陈皮,砂仁,叩仁,香椽皮,木香,藿香,佩兰,厚朴,枳壳,大腹皮。
消脾积:枳实,大黄,山查,神曲,麦芽。
脾胃不好怎么办?
1、饮食调理,多吃芳香食物
湿热天气,湿热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调理呢?武月萍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小方法,不妨试试。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
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
小孩或长期脾胃虚弱的人,如不想吃饭、浑身没劲或者饭后感觉胃满满的、腹胀、拉肚子等脾虚湿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药和炒鸡内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冲着喝,缓解症状。
2、多喝薏仁茶
薏仁茶: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早在神农尝百草时就发现了她,见她婀娜多娇的英姿,白圆如明珠的果实,微风吹拂中是那样姗姗可爱,神农氏就把她当成人了,因而动情地昵称她为"薏苡人"。
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米可以去湿,下火,去痘。煲完汤后,汤渣也可以吃。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3、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
湿热体质,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应早睡早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能不用空调尽量不用,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早起出来活动到出汗为止,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
体内湿热,如果只表现为轻微的症状时,通过以上调理就会有所好转,如果症状严重通过调理效果不好的,最好找中医辨证施治后再调理。
以上就是关于健脾的中药有哪些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够把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