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的主要成分是元胡、细辛、麝香、白芥子、甘遂,姜汁等,三伏贴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取不同的药材制作成不同功效的三伏贴,那么三伏贴的配方有哪些呢?三伏贴怎么制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伏贴的配方
三伏贴的配方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
1、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2、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3、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4、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5、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三伏贴的配方二:小儿哮喘三伏贴
1、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2、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3、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4、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三伏贴的配方三:支气管哮喘三伏贴
1、药物组成:
①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②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2、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3、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4、实施方法
①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②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三伏贴的配方四:风湿性关节炎三伏贴
1、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2、取穴选择:肩周炎选肩三井。肘关节曲池、尺泽穴。下肢及膝关节选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肩关节也可用疼痛通用方加姜汁调和。
三伏贴的配方五:高血压三伏贴
1、取穴:神阕、涌泉。
2、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三伏贴的制作过程
1、选取药材
首先根据处方将药材粉碎、过筛。粉碎的药材必须达到100目的粉碎标准,每个粉碎后的中药颗粒直径不能超过0.15 毫米。粉碎后还要“过筛”,只有被“筛过”的药粉才可入药,因为过筛后的药粉均匀度提高,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2、榨取姜汁
根据药方,要往药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生姜汁(榨出的姜汁颜色金黄鲜亮,辛辣的姜味扑鼻而来)进行调和。由于治疗病种的不同,有的药贴还需要用黄酒或醋作辅料。
3、调和辅料
蜂蜜按照比例混合在姜汁中。
4、和坨
最后将姜汁蜂蜜混合物倒入药粉中和成药团。
5、压制药饼
擀面杖压制药膏成药饼状检验药饼厚薄是否均匀。将药团用擀面杖擀成薄厚均匀的片状后,还需再切成大小一致的小药块儿,一刀刀地切下去,一个个1 厘米见方的小药块儿齐刷刷地排成了一个方队,整装待发。
6、密封入袋
用一张张透明蜡纸将小药块儿包好,再装入密封袋中。使用的时候将小药块儿贴到医用药贴上,一片小小的三伏贴就算完成了。
三伏贴使用日期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传统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节气中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和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遵照古籍,这是一年之中最炙热的三天,亦即所谓的初伏、中伏、末伏,来施行贴药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三伏贴的配方,三伏贴的制作过程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推荐阅读:
三伏贴注意事项 三伏贴的功效详情
三伏贴的配方详情 三伏贴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