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我的凤凰牌自行车不知道被哪位“仁兄”“借”走了,为此我沮丧了许多天。好在朋友们用调侃话“不丢车,不是渭南人”来慰藉我,我的心情才慢慢好起来。由于没有了车子,我只好走路上下班。从家到单位需要步行40多分钟,我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半年。6个多月过去了,我倒有点感谢这位“借”车的“仁兄”,因为我步行上下班,发现了许多平时并不在意的亮点,获得了以前从未有过的体验。
一是安步当车,优哉游哉。一双腿脚是上帝赋予人类最实惠最便捷的“私家车”,这部“车”可以随身携带,驾“车”无须考驾照,不用买价格飞涨的汽油,不必为停车找车位发愁,不会因超速闯灯越线被罚款,也不会为追尾剐蹭提心吊胆,更不会因提防盗窃劳心费神。对于喜欢步行的人们来说,只要两脚踏地迈开双腿,既可昂首阔步上大道,又可逶迤蜿蜒穿小巷。当汽车——这一工业文明的宠儿,在城区横七竖八地堵成一团、挤挤挨挨地欲行不能时,我这部“私家车”却可以稳把方向,任意“换挡”,驾驭“双轮”,从这些文明宠儿的缝隙间游刃有余地悠然穿过,就像叮咚泉水在山涧石溪中潺潺流淌,自由自在,怡然自得。
二是浏览市容,欣赏美景。步行的过程,既是发现、欣赏美丽,又是陶冶审美情趣的过程。早晨,我与太阳一起起床,步行在上班的路上,朝阳公园、中心广场、信达球场依次掠过,欣赏着周围的人伸胳膊蹬腿、踢毽子跳绳、舞扇子做操,放声唱劲歌、振喉吼秦腔、弯腰写地书……你看,满眼的人流车流秩序井然地流向各自的目的地,路旁的门店整齐划一地洒扫庭除开张迎客,就连仓程(仓颉、程邈)路、三贤(寇准、白居易、张仁愿)路等几条大街上那些错落有致、风格迥异的楼宇也仿佛有了灵性,一脸微笑地争相向人们倾诉各自的传说,展示自己的沧桑和魅力。这些生动的景象,正演绎、诠释着这座城市的古朴和繁荣。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华灯初上,繁星渐露,霓虹闪烁,流光溢彩,令这座城市更美了。路旁的装饰灯、景观灯把渭南辉映得如同白昼,穿行在灯海中的熙攘人流显得格外鲜亮活泼。我眼睛欣赏着它的美,心中更流动着它的美,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步行中,见证着古城的变迁,憧憬着故乡的明天。
三是愉悦心胸,强身健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呵护生命,而步行则是世上最好的运动。虽然我的“双轮”只有半年多的“驱动”历练,但对它的神奇效果,我却最有发言权。步行以来,我的饭量增加了,身板硬朗了,精力充沛了,思维敏捷了,整个人显得格外年轻、充满朝气。“乘坐”自己随身携带的“私家车”上下班,仅仅是动用了“双轮”的天然功能,发挥了“驱动”的基本原理,居然获得神清气爽、身康体健的奇效,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啊。
说真的,这“有失有得”的亲历,能不让我感谢“借”我爱车的那位不知尊姓大名的“仁兄”吗。(陕西 卢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