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季是红眼病发病率的高峰期,流行于学校,工厂等集体生活场。那么红眼病怎么治呢?
红眼病,有剧烈的疼痛、畏光、流泪等重度刺激症状和水样分泌物;眼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球结膜下点、片状或广泛出血;角膜弥漫点状上皮脱落,荧光素着色;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
一、红眼病怎么治
1、初期冷敷,慎用激素类眼药
急性结膜炎初起时眼部宜作冷敷,有助于消肿退红。相反,热敷会使眼球充血,炎症可能扩散引起并发症。在炎症没有得到控制时,忌用激素类眼药,病毒性结膜炎禁忌激素类眼药。因此,激素类眼药使用与否应听从眼科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使用。
2、避光避热,少用眼
严重的急性结膜炎病人畏光流泪,为减轻不适,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也不要勉强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为了使眼部分泌物排出通畅,降低局部温度、不利于病菌繁殖生长,眼部不可包扎或戴眼罩。
3、用抗生素眼药
抗生素对细菌结膜炎效果较好,对病毒性结膜炎虽无疗效,但有预防细菌感染的作用。常用的有0.25%氯霉素眼药水和红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病毒性结膜炎还可使用盐酸吗啉胍眼药水、环胞苷或碘苷滴眼液,以及各种抗病毒中药剂的眼药水。
4、遵照医嘱用药
眼药水一般每1—2小时滴一次,每次每只眼滴1—2滴,因为眼药水的作用一般维持30分钟,滴药太频或太疏均不适宜。睡前涂用眼药膏,还可防止结膜分泌物粘着在结膜囊里。不论眼药水还是眼药膏均应专人专用,以免交叉感染或传播眼病。
5.赤芍、白头翁各30克,柴胡、谷精草各20克,麻黄6克,番泻叶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风热表征(恶寒发热、咳嗽、脉浮数、舌苔薄黄)加蔓荆子、木贼各10克,热毒甚者加夏枯草20克、秦皮10克;有出血点或血性分泌物加蒲黄、槐花各10克。
6.白菊花、霜桑叶、蒲公英各20克,浮萍15克,每日煎服或洗之,两剂即可治愈。
7.黄连、黄柏、菊花各9克,银花、蒲公英12克,连翘、赤芍各10克,玄参、千里光各12克,蔓荆子、甘草各9克。水煎日服3次。
8.绿豆200克,生黑豆100克,薏苡仁100克,赤小豆150克,甘草6克,同煮粥,随时食用。治疗期间应禁酒、戒烟,不饮浓茶、咖啡,禁食辛辣“上火”之品。
中西双管治红眼
患了红眼病要积极治疗,一般要求及时、彻底、坚持。一经发现,应该立即治疗,而且症状完全消失后仍要继续治疗1周时间,点眼药水1周左右,以改善充血状态,防止复发。
治疗可冲洗眼睛,在患者分泌物较多时,可以用适当生理盐水或2%硼酸水冲洗结膜囊,并用消毒棉签擦净睑缘,也可对患眼点眼药水或涂眼药膏。如为细菌性感染,可根据相应的菌种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其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必要时还可以应用干扰素等药物治疗。
对红眼病也可采用中医治疗,中医称红眼病为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认为是外感风热邪毒所治,所以要驱风散邪,清热解毒,常用泻肺饮和银翘解毒丸治疗。
要注意的是治疗期间千万不要遮盖患眼,而应该放开患眼,因为遮盖患眼后,眼分泌物不能排出,同时增加眼局部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细菌或病毒繁殖,反而加重病情。
二、预防红眼病的介绍
1、在春秋季,出门,要做好卫生措施,红眼病一般在集体生活场所会比较容易感染;
2、忌食葱,韭菜,大蒜,辣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刺激食物,最好不吃带鱼,鲤鱼,虾,蟹等海腥发物。
3、对红眼病人接触过的器皿要严格消毒,健康人不要使用患者的毛巾、面盆、手绢等。
4、饮食原则: 1)如患者风重于热,在饮食上宜吃散风为主,清热为辅的食物,可用车前草,薄荷叶煎汤洗眼或服用。
2)如因热重于风引起,饮食上宜清热为主,散风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