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举世瞩目的广州亚运会就要正式开幕了。运动场上,亚洲各国的运动健儿摩拳擦掌、奋力拼搏;而在这背后,运动健身的科学理论在指导着他们的训练和比赛。其中,究竟有哪些“绝招”公众可以借鉴?本期我们邀请了给运动员科学指导的金牌专家为您介绍运动员是如何喝水、如何调整心态的。
在健身运动场所,人们可以不吝惜花几十元钱打一小时球,却很少有人愿意花几元钱喝一瓶运动饮料。感到口渴的人最多喝一瓶矿泉水。结果一场运动下来,浑身疼痛,到第二天还不能恢复。这样的健身运动实际上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运动前别喝果汁
运动中会大量出汗。即使冬季在室内运动1小时,出汗量也高达1公斤。在炎热的环境下运动两小时,人体的失水量可以高达4公斤以上。对于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来说,1公斤就是体重的2%。失水超过体重的2%,运动能力就开始下降,健身运动就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水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体温调节需要水。人体在运动时所产生的热量只有25%用做机械能,75%都变成了热。这些热量要靠汗液从皮肤的蒸发来发散。代谢需要水。运动中各种组织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要靠水来运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要靠水来帮助排出。心脏需要水。运动中因出汗会造成血液容量下降,心脏和血管里的血少了,心脏每收缩一次泵出的血就少了。与此相反,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这时心脏就像一个漏气的打气筒,不得不加快收缩,心率的过度增高使心脏的负担增加。
那么,该怎么补水呢?
不要等到口渴了再补水。
人们常常以口渴作为补水的标志,这是错误的。当人感到口渴时,其脱水的程度已经达到体重的3%~4%,这时体能已经下降。而且感到口渴时再补充水分,运动中会一直处于“欠水债”状态,健身效果就无法保障了。
不要补白水和茶。
运动中补白水或茶会使血液稀释,补充的水很快会从皮肤中丢失,因而满足不了心脏的需要。
不要补果汁及果汁饮料。
果汁及果汁饮料浓度相对较高,渗透压也就高。高渗透压使水通过胃的时间延长,在肠道吸收的速度减慢,使运动中的脱水无法尽快恢复。
不要喝可乐。
还有一些健身爱好者喜欢喝可乐等碳酸饮料。这类饮料含有碳酸气,会引起胃部的发胀,在运动中会使身体感到不适,因此影响健身的效果。
运动饮料可补充失去的养分
科学配方的运动饮料必须含有一定量的糖才能达到补充能量的作用。如果用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做原料,一般采用6%的糖浓度,这对加快体液的恢复,提供能量是最佳浓度。任何高于6%的糖浓度都会减慢吸收,导致饮料滞留于胃肠道。这就是为什么含有8%或更高浓度糖的饮料(如有些果汁和汽水)不适合运动时饮用的原因。
目前最好的运动饮料以低聚糖为主。低聚糖的分子比葡萄糖和果糖大3~10倍,比蔗糖大1~5倍。其具有能量高、甜度低、不黏口等优点。
运动饮料还含有适量的电解质。运动出汗导致钾、钠等电解质大量丢失,从而引起身体乏力,甚至抽筋,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而饮料中的钠、钾离子不仅有助于补充汗液中丢失的钠、钾,还有助于血液容量的保持,使机体得到更充足的水分。如果饮料中的电解质含量太低,则起不到补充的作用;若太高,又会引起胃肠的不适,并使饮料中的水分不能有效被机体吸收。
运动饮料中电解质的含量并不高,但是它们在运动的人体中发挥看重要的作用。体液的酸碱平衡、肌肉的收缩和神经冲动的传导都离不开电解质。除此以外,饮料中的电解质可以增进饮料的口感,刺激人体喝水的欲望,这一点对于从事运动的人是很重要的,因为人体在运动时食欲是受到抑制的。人体大量电解质的需要可以在膳食中得以补充,运动饮料中更多注重钠、钾的添加,有的饮料的配方中对钙、镁也有一定的要求。
运动饮料还会考虑增加运动中高需求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可以促进能量生成;维生素C则用以清除自由基,减少其对机体的伤害,延缓疲劳的发生;适量的牛磺酸和肌醇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防止蛋白质的分解,调节新陈代谢,加速疲劳的消除等。
运动中补充运动饮料的原则是:
运动前1~2小时补充250~500毫升液体,可增加体内糖储备;运动中采用小量多次的方式,每15~20分钟补充125~250毫升液体,以防止胃的不适,补充血糖,延长运动时间,延缓疲劳的发生;运动后补充运动中液体的丢失,运动中每丢失1千克体重,补液1000毫升,可加速恢复体内失去的水分、糖分、无机盐、微量元素等,促进肌肉糖原迅速恢复,达到消除疲劳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