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调理】
一、丹田三
主要调理心肺功能,呼吸与血液的运行。对于胸闷气短,三高三低,上呼吸道感染,失眠多梦,乳腺问题。
1)心肺功能:秋天养肺。肺和心又是一家的,心主血脉。肺主呼吸道。常见的问题有:喉咙不舒服,干,痒,有东西,但是咽不下也咳不出。或者就是有痰,有白色或黄色的,白色的肺部有点受凉,黄色的肺部燥热。
2)胸口处的膻中穴就是人的中丹田。主人的真气,这边不通畅,就容易有胸闷气短的现象。现在常见的打嗝于此处就有很大的关系。加上秋天本就是燥热的季节,心情本就会有烦躁的现象。也影响到睡眠。所以要特别注意一下心情。适当放松一下。多走进大自然。
3)心肺位于胸部处,心肺功能弱的也容易导致乳腺问题。同样有小叶增生的也要特别注意一下心肺功能及腋下淋巴排毒。
(山村阅读配图)
二、温肾
肾主藏精,既能藏先天父母之精,又能“受五脏之精藏之”。一般人常说‘气筒则不痛,气滞则血瘀、’或‘气虚血虚,气血在生理上、病理上关系密切护卫因果,千释温肾正是利用特殊手法,将阻碍经络气行的筋脉(肌腱、韧带、筋膜)硬块组织疏通,达到七行血行,气血调和,强化身体脏腑功能,提升生命能量养生医学观。
改善症状:疲劳、抵抗力下降、胸闷体乏等症状。
三、面部
面部脉拨:头面部有十一条脉络路径,是联系脏腑的通道,通过经络循行路径反映与面部的情况。将阻碍经络气血运行气阻点(筋结)予以疏通,使静脉气血顺畅,达到外病内治、标本兼治的原理。同时又可使已粘连的筋膜进行重整修复,是面部肌肉内滞留的水分、囤积的脂肪顺利代谢,进而可以雕塑脸型、提升收紧、淡化色素、活血化瘀,使面部可以皮肤变得通透红润,富有弹性。
一 成长阶段调理养生
1、[0~15岁]阶段调理
【重在气血调理】
秋季进补是为冬季进补打基础的,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的生化之源,就是说,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是“受补”还是“不受补”,不先把脾胃养好,进补后承受不了,就会发生腹胀、不能消化甚至腹泻等现象。
2、[15~30岁]阶段调理
【重在润肺养气】
霜降节气,人的阳气与草木一样开始由收转向了藏。这段时间,血热、血黏、血稠的人要防止“脑梗”的发生。应对措施是少吃辣味和温补之物,尽量不饮酒,血热的人适合经常吃些海带以凉血。只要饮食起居得当,可有效地避免“脑梗”一类问题的发生。
二 担当阶段调理养生
1、[30~40岁]阶段调理
【重在滋阴补肾】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就意味着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天气一天天逐渐转凉,早晚温差也变得比较大,稍有不慎就被吹得感冒发烧,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等的呼吸疾病会跟着接踵而来。为了身体健康不妨时刻带好厚衣服,天冷时及时增加衣物,防止被贼风吹病。
秋天本来就比较干燥,容易上火,什么嘴唇干裂、嗓子干哑、大便干结、肌肤干燥一不留神就都找上了门。面对秋天的干燥多喝水是必然的,但是平时多吃一些蜂蜜、银耳、葡萄、梨、香蕉和新鲜的蔬菜等柔润食物也可以祛燥。
进入霜降后太阳照射变短,湿气开始重了起来。这时湿气很容易伤害脾胃,加上天气转冷为了抵抗严寒,人体的热量消耗变大,食欲也就大开,难免吃的过多过于油腻,加重脾胃负担造成疾病。此时养生应多吃用一些袪湿化滞以及和胃健脾的食物,比如莲子、冬瓜、莲藕、山药等。
2、[40~50岁]阶段调理
【重在搓耳泡脚】
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为宜,中间可逐渐加温水,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泡完脚以后,要做揉肾经的功课,腰为肾之府,腰可是肾的家,肾以温为补,所以我们要经常搓一搓腰眼,别让它冻着。坐到床上,脚心相对,两脚心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这样可以连通肾经,然后双手握住小腿肚的肌肉,稍用力向外翻,让双手尽可能大面积地握住小腿肚肌肉,向外上方边翻边按摩,反复操作就把整个小腿肚的肌肉从上翻到下,从下翻到上,直至小腿发热为止。
3、[50~60岁]阶段调理
【调节脾肾功能】
可选择与肺、脾和肾有关的穴位进行防治。如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等都是哮喘患者很好的预防药,因为这些俞穴直接与脏腑相通,刺激这些穴位,可直接刺激到它里面的脏腑。由于这些俞穴都在后背的膀胱经上,因此可通过捏脊或者拍打后背的方法来进行刺激,刺激时不必拘泥于时间,什么时候都可以,至于按摩时间,则一般以2~3分钟/次为宜。
三 颐养阶段调理养生
1、[60~90岁]阶段调理
【调节肠胃功能】
霜降多胃病,暖胃散寒方法多。秋冬季节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时节。有统计表明,冬季胃病发病率几乎占了全年的一半。除了发病率增高以外,在秋冬之交,特别是胃溃疡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尤其明显。国外曾有报告溃疡穿孔率在11月份达到高峰,研究表明溃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好发时间为10、11和12月份。胃病为什么会在秋冬季节高发呢?
中医认为,秋冬两季,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胃病患者由于体内的寒气不易外散,加上外界寒冷的气候,非常容易发生胃痛、胃胀、呃逆、不想吃饭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