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如何透过指甲看健康

2019-02-22 13:50:54浏览:10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指甲为脏腑气血的外荣,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直接联系,能够充分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通过观察指甲的形状、大小、颜色,

  指甲为脏腑气血的外荣,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直接联系,能够充分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通过观察指甲的形状、大小、颜色,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健康基本状况,甚至看出他潜在的健康危机;而通过指甲的光泽、纹路、斑点等等的变化,则可以推断出身体正在悄悄发生的病变。所以,学会观察指甲,就是学会了一种最为简易的健康自测方法。

  健康人的指甲

  1、颜色均匀,呈淡红色;

  2、甲质坚韧,厚薄适中,软硬适度,不易折断;

  3、表面光滑,有光泽,无分层、纹路、斑点等;

  4、指甲根部的甲半月(俗称月牙或健康圈)占指甲的1/5,乳白色(也有些人天生没有)。

  指甲异常及其对应的健康问题

  光泽

  甲泽变亮 :甲泽变亮有两种。一种是指甲上有块状或者条状部位变亮,而不是整个指甲,这种情况多与胸膜炎、腹腔出现积液有关;另外是整个指甲都像涂了油一样,变得光亮无比,而且指甲变薄,这种多见于甲亢、糖尿病、急性传染病患者。

  光泽不均 :指甲的光泽度不均匀可以表现在不同指甲,也可表现在同一指甲的不同部位。如每个指甲都是前端有光泽,根部毛躁无光,可能存在慢性气管炎和胆囊炎;如果只有部分指甲光泽不均,暗示体内存在某些慢性损害和炎症。

  没有光泽 :如果整个指甲都像毛玻璃一样,完全没有一丝丝的光泽的话,说明体内存在着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肝脓疡、肺脓疡或长期慢性出血等。

如何透过指甲看健康  山村

(山村阅读配图)

  颜色

  偏白 :指甲颜色苍白,缺乏血色,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患者;此外如果指甲突然变白,则常见失血、休克等急症,或者是钩虫病、消化道出血、肺结核晚期、肺源性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如果按压指甲变白,松开后很久不恢复血色,则可能是气滞血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指甲白得像毛玻璃一样,则是肝硬化的特征。

  偏红 :红色是热的表现,甲色鲜红为有热或阴虚劳热;深红色或红紫,多为风热毒盛,可能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或麻木、痛风等症。

  灰色 :指甲呈灰色,多是由于缺氧造成,一般抽烟者中比较常见;而对于不吸烟的人,指甲突然变成灰色,最大的可能便是患上了甲癣,初期指甲边缘会发痒,继而指甲还会变形,失去光泽变成灰白色,如灰指甲等。

  黑色 :甲色青黑,多为寒症、痛症,也可以是血淤。

  黄色 :指甲变黄,在中医上认为多由湿热熏蒸所致,常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胡萝卜血症、肾病综合症等;西医上则认为指甲偏黄多半与体内维生素E的缺乏有关。如果所有的指甲都变黄,就必须接受治疗了,因为那是全身衰弱的象征。

  纹路

  竖纹 :指甲表面不够光滑,出现一条条的直纹,一般会出现在操劳过度、用脑过度后;在睡眠不足的时候,这些竖纹会很清楚地显现出来。如果竖纹一直存在,则可能是体内器官的慢性病变。如果不加以调养,随着病情的发展指甲会变得高低不平,甚至会裂开。

  横纹 :指甲上的横纹是一种对已经发生的病变的记录。换句话讲,当指甲上有横纹出现时,体内必然已经出现一些病变。一般而言,开始的时候横纹只在指甲的最下端,随着指甲的生长,逐渐向上移动,也就预示着离发病时间越来越近了。

  斑点 :指甲上有少量白点,通常是缺锌、缺硅或者寄生虫病的表现;白点数量比较多,可能是神经衰弱的征兆;而指甲上出现黄色细点,则可能患上了消化系统的疾病;如果指甲上出现黑色斑点则要小心,轻者只是操劳过度、营养不良,重者可能是胃下垂、胃癌、子宫癌的先兆。

  甲半月/健康圈

  指甲根部发白的半月形,叫做甲半月,又叫健康圈。当人体血液循环供应正常,指甲末梢供血充足,指甲生长速度较快,不断的长出新的指甲。新生的甲体尚未老化,所以颜色较淡,靠甲床中间处分化较快,两侧生长速度递减,就形成了一个半月形的影纹。代谢正常时,半月弧较大,代谢低时则半月弧较小,甚至不明显。所以,健康圈其实反映的是人体代谢的速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自身健康圈的增减变化比单纯的数量来的更有意义 。如果健康圈突然变多变大,提示焦虑紧张过度,或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如果健康圈变小变少,提示休息不足、营养不良或者部分疾病侵袭。

  此外,健康圈的颜色以乳白色最佳 。发青,暗示呼吸系统有问题,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发蓝,则是血液循环不畅的表现;发红,对应的则是心力衰竭。

  如何保养?

  对于指甲的保养,其实就是对于健康的保养。说起来比较简单:规律生活作息,早睡早起;多次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食物,比如水果、蔬菜、鱼类、豆制品等。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保暖内衣四类老人要慎穿

上一篇:

酱油有什么好处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