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提速的时代。出差是飞机高铁,上网是极速体验,吃饭要争分夺秒,就连蹒跚学步的孩子,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快些!再快些!”这已经成为了每个人生活中的潜台词。可是,社会的非正常之“快”让我们经历了一月前的高铁之殇;生活方式的非正常之快,让我们的身心面临“不能承受之伤”,攀升的慢性病和心理疾病发病率,很多都是这个“快时代”的副产物。
我们的“加急时代”
在这个“加急时代”,“疲于奔命”成了多数人的共同感受。“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演变为一种普世的价值观。从出生伊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便时刻督促着家长,给孩子们安排越发忙碌的课余生活;学生时代,早上学、跳班、提前毕业,越来越多地与时间赛跑的案例出现在我们身边,“年龄不等人,出名要趁早”成为了很多学生的口头禅;当我们终于熬到上班,又不得不面对更加“快速”的生活:一步到位、名利双收、嫁入豪门、一夜暴富……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越快越好。
在这种发展速度的带动下,人们日益变得神色慌乱、步履匆匆。去年,一项关于“全球最着急的人”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在世界上最没耐心。
在北京、上海等以“高压紧张和快节奏”而闻名的大城市,每天早上固定时间段的公车上,挤满了一脸倦色的上班族;林立的写字楼中,到处可见为准时打卡而比赛般奔跑的人们;不仅如此,在生活方式上,“快”也成为了第一标准,出行要快、吃饭要快、办事要快、娱乐也要快,甚至对待婚姻大事,都讲究“速战速决”。
“快”让我们逐渐失去“慢”的能力。在超市收银台前的购物者,推着购物车在几条长龙之间踯躅,插队加塞挤来挤去,一分钟也不愿意等待;早起的上班族为了抢上一辆出租车而争得面红耳赤;着急的驾驶员会在交通灯变黄时一脚油门加速而去……我们很急,我们很不耐烦。因为总是会担心,如果这个机会不抓住,就被社会抛离;如果现在乖乖排队,那么就一定会有人插在你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