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身体湿气重?药膳助你祛湿养生!

2019-02-22 23:35:32浏览:82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气是中医名词,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

身体湿气重?药膳助你祛湿养生! 山村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气是中医名词,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怎么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呢?

  1、头发爱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觉留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粘腻性让大便粘在肠子上,被肠子吸收,而不让它排出体外。

  5、小肚子大

  6、耳内湿(耳禅湿)

  7、阴部潮湿。

  8、看起床的状态: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

  忙碌的工作节奏和生活压力让不少人都难以保证规律的饮食起居,因此,平素脾胃虚弱的人也比较多。脾胃是运化水湿的重要脏器,脾胃虚弱,则不能运化水湿,一遇潮湿天气,就容易感受湿邪。

  早晨洗头未干出行、晚上洗头未干睡觉、刮痧拔罐后8小时内洗澡、习惯性运动后大汗淋漓未消汗后沐浴、在浴池内刮痧拔罐等都会造成我们体内有湿气,因此平日里的生活习惯,我们要注意一下,是否会造成湿气入侵。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祛湿的药膳,以助大家有效祛除体内湿气。

  一、竹荪丝瓜汤

  丝瓜独有的干扰素诱生剂,可刺激肌体产生干扰素,起到抗病毒、防癌抗癌的作用。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具有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的功能。丝瓜同竹荪二者结合做汤尤其适宜炎热夏季食用,能起到清热解暑除湿之功效,不失为酷暑炎夏的一道美味佳肴。

  二、薏米红豆粥

  用薏米,红豆,混合放入锅中煮,直到薏米烂熟,加入红糖或者冰糖就可以吃了。薏米和红豆都是祛湿健脾的食物,还可以减肥,二者煮粥对祛除湿热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说是祛湿热最好的食疗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煮薏米红豆粥不要加大米,这样虽然会增加美味,但会大大降低它的祛湿热功效。

  三、眉豆冬菇炖鸡脚

  眉豆能健脾渗湿,冬菇养胃、健脾、开郁,鸡脚是广东汤常用之物,既不油腻,且富含胶原蛋白、骨胶原,又能健筋骨,合而为汤,醇香清润可口,健脾益胃、利水祛湿,是脾虚湿阻时的养生靓汤之一。

  四、木棉花炖瘦肉

  中医认为,木棉花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血的功效,常常用于治疗泄泻、痢疾、咯血、吐血、血崩、金疮出血、疮毒、湿疹等疾病。现代研究显示,木棉花含有丰富的钙、镁、钾、锌等微量元素,具有抗炎、抗菌、抗癌等作用。木棉花炖瘦肉,具有健脾消暑祛湿的功效,适合夏季保健食用。

  五、紫苏叶煲黄骨鱼

  黄骨鱼是无鳞的河鱼。古代中医药膳书籍记载,无鳞的鱼易养阳滋补。紫苏为散寒行气和胃的解表类中药,有浓郁鲜香和附带微微的辛辣。以鲜紫苏叶滚黄骨鱼,鲜香美味,有养阳健脾、祛湿醒胃之功,老少咸宜。

  六、冬瓜赤小豆煲生鱼汤

  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清淡不腻滞又富有营养,同时又有祛湿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广东民间常用的煲汤料之一,有健脾去湿,消肿解毒的作用,冬瓜能解暑气,而生鱼能补脾利水。

  七、金银花水鸭汤

  中医认为,水鸭有温中益气,滋肝养气,补阴虚,补而不燥的功效,食用可以强身健体,且有好高的药用价值。水鸭味甘,微寒而无毒,有补中益气、消食和胃,利水消肿及解毒之功,对于病后虚弱、食欲不振有很好的食疗功效。

  除了食补,要去除我们体内的湿气,还要注意几个方面:

  1、避免居住在潮湿的地方。如果你居住的地方低洼潮湿,夏天的时候温度高、湿度高、又不通风,长期如此,身体没有湿热才奇怪。想要防治湿热体质居住的环境要通风、干燥,冬天的时候也不要门窗紧闭,每天都应该开窗通风一下。

  2、保持大便通畅。体内有湿热的患者也往往容易便秘,排便的时候也会感觉排不干净,想要祛湿热,不管有没有便意,每天都要定时上厕所,最好是早餐后,时间久了就可以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

  3、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帮助人们防病治病最通用的方法,体内湿热的人,可以选择慢跑、爬山等运动,这些运动可以让你出汗,又不会太剧烈,出出汗对祛湿是有好处,夏天出门运动的时候,要选择比较阴凉的地方。

  4、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水分,吹干头发。

  5、水分摄取要适量。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听音乐可以解救糖尿病人

上一篇:

十个夺命的喝水坏习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