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增快,整天处于繁忙的工作或是社交应酬中,不少人长期在外就餐,家里的厨房成了摆设,他们一周难得有一次在家吃饭,殊不知长期这样在外吃饭隐藏着很大的健康隐患。
在外就餐健康隐患多
卫生隐患。肝炎中的甲肝、戊肝均因“病从口入”而引起。病毒污染了食物,健康人食用后,如果抵抗力低下,就会感染而发病。每天忙忙碌碌的上班族,因为工作忙、应酬多,在外就餐的机会很多,以消化道为传播渠道的甲肝、戊肝就会趁虚而入。并且上班族在外吃饭往往求异求新,而一些新的时尚饮食未必健康。比如时下流行的生食,无论是生吃蔬菜、鱼或海鲜,都会让各种细菌、病毒有机可乘,使人体致病。且不说菜肴质量未必能保证,就连一份反复使用的菜单,平均带菌数就可达500万个以上。不清洁的食物和餐具还会引起急性胃肠炎。
导致超重、肥胖,引发心脏病、糖尿病等。在餐馆、饭店就餐,尤其是在宴席上,进食的时间较长,稍不小心便会饮食过量,且往往是以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的动物食品为主,摄入的主食和蔬菜较少,喝酒和含糖饮料较多,膳食的能量摄入和能量密度均显着高于在家就餐,长期在外就餐者体脂的含量增加,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晚餐如果太丰盛,血糖和血中氨基酸及脂肪酸的浓度就会增高,加上晚上活动少,热能消耗低,多余的能量大量合成脂肪,会使人逐渐发胖。
现在还有不少人即便在家吃饭,也会图省事,买半成品或快餐直接加热。这显然不如自己做的健康,而且极易造成营养不良。如包子中往往含有大量的荤油,蔬菜的量却很少,蛋白质也不足,很难满足营养需要。凉皮、凉面以淀粉为主,蛋白质不足,各种维生素在制作过程中流失了大半,不能代替正常饭菜。
还可能损伤记忆力。这是因为餐馆的饭菜加味精较多,味精中含碱较多,常吃高碱食物的人,脑细胞将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会导致记忆力下降。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成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得超过4克,孕妇及一岁以下的婴儿禁食。此外,在外就餐往往会摄入更多的盐。而常吃太咸的食物可能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处在缺血、缺氧状态,导致记忆力下降、大脑过早老化。
易引发消化道肿瘤。一些女白领,为了保持体重,紧张的工作之间往往以蔬菜水果来代替正餐,而很少食用肉类制品。只吃素容易造成胆固醇缺乏,而适量的胆固醇具有抗癌作用;只吃素还可能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这有引起消化道肿瘤的危险。所以要注意适量摄入有益的脂肪类像鱼、鸡蛋、海产品等,以利健康。鱼肉中含有丰富的欧咪伽-3脂肪酸,是抑制女性乳腺癌发生的主因。而且鱼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建议女性朋友每周至少要吃两次以上水产品。
在外就餐的建议
如果一定要在外就餐请注意以下几点:
少喝酒。酒量好的人并非对酒有天然抵抗力,他们的身体会更多地受到酒精危害,因为不醉不等于不带来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脂肪肝等疾病。此外,甜饮料易导致肥胖,也要尽可能少喝,代之以绿茶、乌龙茶、菊花茶等不含热量的饮料。
先吃主食。宴饮时总是先吃菜,后上主食,待菜过五味之后早已没有了吃主食的胃口。这样的饮食使得身体能量主要来自脂肪和蛋白质,会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废物。而若有清淡的主食相伴,则会减小危害。
避开煎炸食品和高脂肪菜肴,多吃相对清淡的菜肴,如凉拌、清蒸、炖菜、汤菜等。
多吃蔬菜和豆制品,少吃肉类食品。餐桌上总会有些绿色蔬菜,即使荤菜中也常配有香菇、木耳、冬笋。可以有意识地吃些这类食品。
食量不要太大,七八分饱即可。宴饮时间较长,稍不小心便会饮食过量,所以要格外注意在胃部饱满之前停嘴。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在外就餐时,一定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馆。聚餐时用公筷、公勺,最好实行分餐制。
小贴士
如果中午在外面吃得比较油腻,晚上就尽量在家做些清粥淡饭。争取在家里补充一些新鲜的蔬菜、杂粮粥和蘑菇、豆腐等清淡食品,让疲惫的胃肠得到休息,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如熬点小米粥、拌两个凉拌菜。如果想补充蛋白质的话,就做些豆制品或清蒸鱼。即便在家做饭,也要讲究少油、少盐的原则。在主食的选择上,要采用粗细杂粮更替,如常用全麦面包代替白面包,或多吃麦片等粗粮,这相当于把患糖尿病的风险减少10%。要每天问问自己:有没有喝一杯酸奶?有没有吃到一斤蔬菜?有没有吃到三两主食?有没有吃到一种杂粮?有没有吃到豆子或者豆腐?有没有吃到一个鸡蛋?肉和油脂是否吃得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