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如何预防疾病
初春气候多变,特别容易出现“倒春寒”的气候现象,引发身体各种不适,特别是体弱或免疫力低下的上班族,要特别注意养生防病。
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
山村保健知识配图
基本标准:
倒春寒的标准:农业气象试验指出,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如果降温伴随着阴雨,危害就更大,这是比较公认的指标。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心脑血管病发病增加。老年人热平衡的能力较差,其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后,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另外,天气突变会引起地球磁场的改变,诱发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可能发生血压突然升高、脑梗塞、脑出血或心肌梗死。
早春时节,一些爱美的年轻姑娘早早就穿起了裙子。但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容易流行呼吸系统传染病由于早春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会受到直接影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造成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流行。资料表明,在冬春交替的季节,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气管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
不同人群的健康预防:
对于“倒春寒”使人体产生的不适,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以及老人,其预防方法:
一是当气温骤降时注意添衣保暖,特别要注意手、口、鼻部位的保暖;
二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三是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四是“倒春寒”期间多食些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
体质虚弱者和免疫力不佳的人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
二要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三要保证室内及时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四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五要多喝水,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而且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春季吃水果也要因“病”而异:
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宜吃柑橘、柚子、草莓,但冠心病患者不宜吃含水量较多的西瓜、椰子等,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加重水肿。
胃溃疡患者宜吃青绿色的香蕉,从而促进溃疡愈合,防止胃酸侵蚀胃壁,而黄熟的香蕉则没有这种功效。同时要注意少吃李子、山楂、柠檬等含有机酸较多的水果。
肠道疾病患者宜吃荔枝、红果、石榴、苹果、柿饼,忌食生枣。
肝炎患者宜吃橘子和鲜枣等含维生素C较多的水果,有利于肝炎的治疗和恢复。
经常便秘的人可多吃桃子、猕猴桃、香蕉、橘子、西瓜等“解秘”水果。
肺气肿患者宜吃枇杷,因为枇杷有降气化痰、清肺和胃的功能;哮喘病患者宜吃梨和荔枝。
贫血、低血压患者宜吃梨和草莓。
春季养生多有讲究:
首先春季锻炼不宜过早,春天早晨雾气较重、温度较低,各种细菌在春季正处于活跃的繁殖期,很容易弥漫在空气中,加上如果粉尘较多、又遇雾天的话,则不适合锻炼。市肺科医院胸外科陈晓峰教授说,如果太阳还没出来就开始锻炼,植物可能还没来得及进行光合作用,氧气含量极低。
此外,春季锻炼不可过猛,因为人的肌肉和韧带还比较僵硬,如果运动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很容易扭伤。准备活动可选择步行、跑步等全身运动,帮助打开全身肌肉。适量进食也很必须,空腹锻炼可能使人头晕目眩,建议适当喝些粥,补充点水分,增加身体热量较好。在运动中,还要注意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节奏比较慢、且运动量不大的运动方式比较合适,比如:慢跑、散步、太极、爬山、放风筝等,注意调节好自身节奏,科学运动。
春季养肝忌酸涩、油腻和酒
春季为肝火旺的季节,春季养生重点在于养肝。肝火旺,则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中医认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也就是说,春季要少食酸,多增甘。酸性食物吃多了会使肝火更旺,而性味甘平的食物就可有效调节肝火。如果多吃些山药、蓬蒿、马兰头、韭菜、鸡肝等,对于清肝可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而肉类等油腻食物在春季不宜过多进食。酒精是肝的头号大敌
饮酒过度也会使脂肪堆积在肝脏,引起脂肪肝。
建议春季养肝要做到忌酸涩、忌油腻和忌酒。值得提醒的还包括,春季的新鲜水果一定要等它熟透转甜才能食用,不熟的水果太酸,吃多了也易伤肝。除此之外,春季还应忌吃羊肉、海鱼、虾等好发食物,注意摄取维生素、无机盐和优质蛋白质。医学研究还表明,缺乏足够的维生素B容易引起春困,维生素同时也可增强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