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小常识:
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不可大量饮水
剧烈运动时,体内盐分随大量的汗液排出体外,饮水过多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还会发生肌肉痉挛现象。由于运动时,需要增加心跳、呼吸的频率来增加血液和氧气,以满足运动需要。而大量饮水会使胃部膨胀充盈,妨碍膈肌活动,影响呼吸;血液的循环流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不仅不利于运动,还会伤害心脏。
此外,大量饮水会使胃酸浓度降低,影响食物消化。长期大运动后饮水容易得胃病。
进餐后不宜运动
进餐后需要较多的血液流到胃肠道,帮助食物消化与养分吸收,如果这时参加运动就会造成血液流向四肢,妨碍胃肠的消化,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疾病。体弱者进餐后血压还会降低,称为餐后低血压,外出活动容易跌倒。长期餐后运动容易得盲肠炎。
择地:在不适当的地点运动会带来伤害
由于运动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呼吸从外界摄入大量新鲜氧气,以满足健康的需求,故运动前一定要选择好地点,以平坦开阔,空气新鲜的公园、河滩、体育场等处最佳。
不要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运动
运动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心理的锻炼。当你生气、悲伤时,不要到运动场上去发泄。运动医学专家的解释是:人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身体的生理机能,www.3lian.com而情绪的变化又产生于大脑深部,并扩散到全身,在心脏及其他器官上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将影响人体机能的健康。
选择最佳运动量
选择最佳运动量的方法很多:例如指数评定法、心率评定法、库珀评定法、菲克斯评定法、疲劳评定法、简便评定法、阶段评定法等等。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安静心率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为了使大家学会选择最佳运动量的方法,现将世界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方法(计算公式)简介于后:通常我们选择最简单的心率测定法(靶心率测定)靶心率=(220—年龄)×(70%—85%)。如20岁的靶心率是140—170(次/min)。来参考运动量的大小。
整理活动的好处
整理活动,是指在体育锻炼后,所采用的一系列放松练习和运动后按摩等恢复手段,目的是消除疲劳,恢复体能,提高锻炼效果。
整理活动可以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在运动中,肌肉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肌肉高度紧张。如果激烈运动后立即静止不动,肌肉内淤积的血液就不能及时流回心脏,肌肉僵硬,疲劳不易消除。相反,运动后做一些整理活动,使运动慢慢缓和下来,或通过按摩挤压肌肉和穴位,就可以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运动后营养的补充与恢复
运动员经常是每天都要训练,接近比赛时甚至一天训练两次,参加比赛也经常需要一天连续出赛两三次,包括预赛、准决赛、和决赛,例如田径和游泳,或是在短短数天中每天连续出赛,例如篮球,这时运动后的营养补充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于下次练习的成效或是比赛的结果有绝对的影响。对运动员而言,运动后的恢复不应该是顺其自然,而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补充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和营养,为紧接而来的比赛或训练做好准备。
运动后的营养补充着重于三方面:
1.补充因流汗而损失的水份和电解质
2.补充运动中消耗的肝醣(glycogen)
3.修复受伤的肌肉和组织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1、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2、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3、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4、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ATP,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5、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6、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超量恢复 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7、竞技健美操比赛的项目有:男子单人操、女子单人操、混合二人操、三人操、六人操
8、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1-2报数。
9、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跑的节奏与呼吸的节奏相配合。以鼻呼吸为主,以嘴呼吸为辅,呼吸均匀要有节奏。
10、三级跳远由快速助跑,沿直线向前的连续三次跳跃组成。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
11、体育锻炼的六项原则:(自觉性)、(经常性)、(个别性)、(全面性)、(渐进性)、(适量性)。
12、篮球场地的长为(28m),宽为(15m),3分线半径(6、25)米;排球场地的长为(18m)宽为(9m)。
13、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
14、马拉松全长(42、195公里)。
15、现代奥运会于(1894)年由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发起成立。
16、人体所需营养素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17、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可获得2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其中体育知识理论和田径系列为必修必选内容。
18、中学体育课属于教学课,根据每次课教材种类的多少分为室外课和室内课,根据每次课的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和 综合课。
19、某学校高二年级8个班举行篮球比赛,采用单循环制,一共要进行28场比赛,共有7轮。 轮数=N-1 场数=N(N-1)/2
20、新课程标准将课程总目标细分为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它们分别是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
21、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_。
22、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由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方面组成。
23、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24、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常用方法主要有传统型和现代型两种。
25、发展体能的原则一般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等。
26、体育教学中学练法包括 自学法、 自练法和 自评法。
27、课堂常规一般包括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三个部分。
28、学校组织校内田径运动会,一般可由 报名编排自序册比赛分工 画跑道 比赛的记录 宣告闭幕六个主要过程组成。
29、教师示范一般可分为 镜面示范 正面示范肢体示范语言示范
30、学校体育教学计划可分为年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31、课时计划也称教案,它是根据 学期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安排并结合学生和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编写的。
33、武术运动是手型有 拳、掌、勾 ;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 手法:推掌
34、人们通常把身体素质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五大素质。
35、垒球握法: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握住球,小指弯曲抵在球的下面,掌心不触球。
36、发展小学生投掷能力的练习有投、掷、抛、推等多种方法
37、小学体育教材中有维族、藏族、蒙古族等几种民族舞蹈。
38、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小学五、六年级的必测项目为身高、体重 、 肺活量三项。
39、单杠的单挂膝摆动上的保护与帮助方法是一手托肩膀,另一手按压 摆动腿 。
40、科学锻炼要遵循下列原则:(1)全面锻炼;(2)坚持经常;(3)循序渐进;(4)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5)要进行自我监督 ;(6)女生经期要注意运动卫生。
41、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要做到插、夹、提、移、蹬、跟。
42、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 。
44、急行跳远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助跑和踏跳的结合上。
45、篮球运动是由跑、跳 、投等人体基本活动组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
46、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小学三、四年级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50米跑、 立定跳远。
47、一节体育课的结构一般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其中基本部分是课的核心部分和主要部分,时间安排不应少于全课的 五分之三。
48、武术的内容极其丰富,一般分为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攻防技术等五个类型。
49、“向右转走”预令落在左脚上,动令落在 右脚 上。
50、跑,不论距离的长短、其完整的技术结构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即: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
51、排球比赛中,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队员必须按顺 时针方向轮转至1号位一个位置。
53、1—6年级,在运动参与领域要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54、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构建了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的课程目标体系,他们是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5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项目有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或(肺活量)。
58、《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59、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有: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态度。
60、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单元教学。
65、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比赛将有(团体)和(单打)两个比赛项目。
6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从(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09、9、7
67、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技巧)、(单杠)、(双杠)和(支撑跳跃)都属于体操教学。
68、跳高的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紧密联系的阶段组成。
69、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有(上挑式)、(下压式)和(立棒式) 前面两种是常用的
70、体育锻炼前后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71、培养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程序为引导提示、明确目标方案、探索尝试、思考验证、总结评价。
72、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是(不均衡)的。其中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发育最晚。
73、课程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
74、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包括现有运动项目改造、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75、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
76、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将根据 三维健康观(身体、心理和社会) 和 体育自身 的特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五个学习领域。 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
77、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 水平,既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7—9年级、 高中学段。
78、《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测试项目为身高 、体重 、坐位体前屈 三项;小学五至六年级和初中以上年级测试项目为六 项,其中 身高 、体重 、肺活量 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 3 项。
81、一个标准田径场,应由两个 平行的直道和两个 半径相等的弯道 组成,跑道全长应为 400 米;半径为 36米 ;分道最小为 1、22 米,最大为 1、25 米。
82、国际田径协会联合会规定,从 2003 年 1 月 1 日起,除标枪(29度) 外,各投掷项目(铅球、铁饼和链球)落地区标志线的内沿延长线的夹角为 40 度。铅球和链球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 2、135 米 铁饼2、5米。
83、排球竞赛规则规定,如某队被召唤之后拒绝比赛,则宣布该队为弃权,对方以每局的25:0比分和3:0的比局获胜。
84、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可采用传切配合、策应配合、突分配合、掩护配合和快攻配合。
86、跑的速度取决于步幅和步频,增加步频的方法有快慢交替小步跑、高抬腿跑等。牵引跑 原地快慢交替摆臂
87、足球运动主要用脚、头、肩、胸等部位来支配、控制球的一项运动。
88、在跳远教学中,一般采用以完整教学为主,分解与完整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重点是起跳技术。
89、排球运动基本技术包括垫球、传球、发球、扣球和拦网
90、足球踢球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球点(击球的部位)、作用力的方向(摆腿的方向)、击球作用力的大小(摆腿的幅度和速度)。
92、投掷项目的完整技术都是由握持器械、助跑、最后用力和器械出手后的身体平衡四部分组成。
93、跨栏跑的技术可以分为: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跨栏步技术(即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和终点冲刺跑技术,
跨栏跑过栏技术包括起跨攻栏、腾空过栏和下栏落地三部分。
95、急行跳远的空中姿势有蹲踞式跳远、挺身式跳远、走步式跳远三种。
96、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口号、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精神:互相了解、友谊长久、团结和公平竞争
97、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都良好的状态。
98、体能要素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要素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素。
99、健康的“四大基石”具体化为以下四个方面合理膳食、经常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
100、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性标准 )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02、 原《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是增强学生体质,而后者则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104、 制订运动处方时需充分考虑运动的次数,强度和时间三个要素,使体育锻炼更加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109、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10、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 )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112、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
113、《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课程目标 领域目标 水平目标
114、《标准》以(目标)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115、在实施《标准》时,要全面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特别要加强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新的学习领域的研究,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施。
116、《标准》所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方面的综合评价。
11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层次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精学类教材、简学类教材、介绍类教材、锻炼类教材四类教材层次。
118、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主要表现在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119、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为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 、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课的组织教学、突发事件处理。
121、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保证。
123、体育与健康课程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是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水平阶段的学习目标 、 根据学生的不同的需求。
124、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选择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健身性、科学性、兴趣性、实效性、简易性、 地域性 。
125、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是实践性、灵活性 、综合性。
126、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分组的主要形式为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 、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
12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要求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延伸性学习、信息化学习、评价式学习等七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128、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是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 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129、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为体能的评定、知识与技能的评定、学习态度的评定、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四个方面。
13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包括 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体育信息资源六个方面。
13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安全教育始于水平二的运动技能领域。
13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运动技能领域开始要求学生从观看体育比赛中获得运动基础知识的。
134、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心理健康领域中开始要求的。
135、使学生指出在体育活动中不道德的行为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中社会适应领域开始要求的。
136、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中运动参与领域开始要求的。
137、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 社会适应 领域开始要求的。
138、通过体育活动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中心理健康领域开始要求的。
139、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体能、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
140、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是有助于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有助于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有助于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丰富课外文化生活。
141、在体育科研中,资料与事实的收集方法有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
142、体能主要包括与健康有关的能力和与运动有关的体能两个方面。
143、人体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走、跑、跳、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