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蚊香的危害及正确使用方法

2019-03-01 17:07:56浏览:32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夏天一来,蚊子就开始慢慢的越来越多。特别睡得正香的时候被蚊子叮咬难受的难以入睡。蚊香是很多家庭使用的方式,它能释放气体,

夏天一来,蚊子就开始慢慢的越来越多。特别睡得正香的时候被蚊子叮咬难受的难以入睡。蚊香是很多家庭使用的方式,它能释放气体,有的味道实在很难闻刺鼻的味道。那么蚊香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如何如何正确使用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一、点蚊香有什么危害?要想知道蚊香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我们还是先认识一下蚊香焚烧会释放的各种物质吧。1.多环芳烃: 是一类分子中含有多个苯环的化合物,植物不完全燃烧时很容易产生,所以蚊香、香烟的闷烧过程都会有这类产物。它们中有一些具有强致癌性,有一些被怀疑有致癌性,所以是一类被严格控制的空气污染物。

蚊香的危害及正确使用方法 山村

 

  2.甲醛: 这种通常潜伏在装修涂料粘合剂中的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也可以在蚊香烟雾中检测到,甲醛对人的粘膜有刺激作用,长期吸入有致癌性。

  3.除虫菊酯: 这是蚊香中真正有效的灭蚊成分,一类模拟天然除虫菊的合成杀虫剂,对人类毒性不高,也没有致癌致畸效应。在各个文献中,蚊香所能释放的除虫菊酯的剂量都被认为对人是安全的。不过,整个蚊香的质量中,只有不到1%是除虫菊酯(在不同产品里的含量会有差异),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剩下那占99%多的辅料(主要是木粉和粘合剂等)的燃烧产物。

  4.一氧化碳: 作为有机物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它可以抢占血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阻止氧气与之结合。有研究显示,同为蚊香,无烟蚊香比有烟蚊香释放的一氧化碳量大。

  5.苯系物: 主要包括苯、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等,这些物质也对呼吸道有刺激,有一定致癌性。

  6.大颗粒粉尘:基本就是PM2.5的数倍到数十倍而已。 

  二、蚊香对人体有没有危害?有的 ~!1、蚊香燃烧后的物质可以致癌。大多数蚊香的有效成份是除虫菊脂杀虫剂,以及有机填料、黏合剂、染料和其他添加剂等,蚊香燃烧的烟里因此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诱发哮喘等疾病。据测算,点一卷蚊香放出的微粒和烧100根左右香烟的量大致相同,释放出的超细微粒,可以进到并留存在肺里,短期内可能引发哮喘,长期则可能引发癌症。

  2、蚊香会诱发哮喘等疾病。蚊香基底材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致癌物质,以及一些会刺激上呼吸道的化合物,这些物质会使人的神经系统中毒。

  3、蚊香使用太久容易导致火烛。蚊香是利用高温燃烧作用,将杀虫剂缓缓释放到空气中,驱蚊效果大于杀蚊效果。只要点起电蚊香五分钟,蚊子就开始昏昏欲睡、无力叮咬。 在室内使用,没有必要、也不适宜整晚开着,且人及宠物最好不要待在使用蚊香的室内,在点燃三十分钟后,把蚊香关掉,再进入室内;此时,蚊子已被击昏,即使蚊子在夜半苏醒,也没有力气再叮人了。如果是燃烧会冒烟的蚊香卷,更不宜在密闭空间整晚点着,与电蚊香一样,点三十分钟即可。

  我们都知道一个商品要想被生产、销售,就必须要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而蚊香除了生产许可证外,还必须得有一张“农药登记证”。因为蚊香是一种含有杀虫剂成分的用品,所以按照我国的商品分类,它被纳入农药的管理范畴。看到这,你是不是有些害怕了?别担心,虽然蚊香是农药,但从毒理学的角度看,农药又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和微毒这五个等级。我国允许销售的蚊香制品的主要成分为拟除虫菊酯,这是一种经过科学人工合成的,模拟除虫菊酯的化学物质,其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在能杀死蚊虫的低剂量条件下,拟除虫菊酯对人体具有低毒、安全等特点,不会伤害我们的健康。除了拟除虫菊酯外,我国对蚊香制品中其他物质的使用也有严格的标准,一些虽然有助于维持蚊香性能稳定但燃烧后容易产生有毒物质的成分,比如常作为增效剂使用的八氯二丙醚也是被明确禁止使用的。所以综合多种因素来看,只要是由正规厂家生产,具有合法销售性的蚊香都可以被认为是对人无害的。

  那么,盘式蚊香、电蚊香片、电蚊香液又有什么差别呢?从杀虫的主要目的来看,它们的成分都是拟除虫菊酯,而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实现有效成分扩散至大空间的目的,不同的蚊香制品添加了不同的添加剂。对于需要点燃的盘式蚊香而言,除了杀虫成分,它还含有碳粉、粘合剂、助燃剂等物质。当盘式蚊香被点燃后,这些物质也会随之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特别是如果蚊香的燃烧不充分,其残余物的成分更复杂,比如超细微粒、多环芳香烃、羰基化合物、苯等物质。而电蚊香片和电蚊香液是通过高温促使有效成分挥发,不需要助燃剂,所以从健康方面看,电蚊香片和电蚊香液确实比盘式蚊香更健康一点。除此之外,无论是盘式蚊香还是电蚊香片和电蚊香液,一些品牌都会在里面添加若干种香料,这些香料对于除虫的目的没有帮助,但只要是被法律允许使用的香料,我们都可以认为它是无害的。

  盘式蚊香、电蚊香片、电蚊香液又有什么差别呢?从杀虫的主要目的来看,它们的成分都是拟除虫菊酯,而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实现有效成分扩散至大空间的目的,不同的蚊香制品添加了不同的添加剂。对于需要点燃的盘式蚊香而言,除了杀虫成分,它还含有碳粉、粘合剂、助燃剂等物质。当盘式蚊香被点燃后,这些物质也会随之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特别是如果蚊香的燃烧不充分,其残余物的成分更复杂,比如超细微粒、多环芳香烃、羰基化合物、苯等物质。而电蚊香片和电蚊香液是通过高温促使有效成分挥发,不需要助燃剂,所以从健康方面看,电蚊香片和电蚊香液确实比盘式蚊香更健康一点。除此之外,无论是盘式蚊香还是电蚊香片和电蚊香液,一些品牌都会在里面添加若干种香料,这些香料对于除虫的目的没有帮助,但只要是被法律允许使用的香料,我们都可以认为它是无害的。 

  三、盘蚊香的正确使用方法:夏季蚊香点燃的正确打开方式:1、夏季夜晚,点蚊香最好的时机并不是睡觉之时,而是应当在傍晚时分,因为这个时候蚊虫最为活跃,也最容易将蚊虫驱逐出室外。

  2、使用时要把蚊香点燃后放在通风的地方,如房门口、窗台前,一次最好使用一根(或一盘),点燃后人最好离开房间,为了安全可把点燃的蚊香放在一个瓷盘子内,以免被风刮倒后引燃他物造成火灾。人进入室内后,一定要先打开门窗通风。

  3、很多人使用蚊香灭蚊时,认为将房门紧闭点上蚊香才能彻底杀死蚊虫,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使用时一定要打开窗户通风。

  蚊香的正确点燃方法

  1、用火的外焰,外焰温度最高

  2 、蚊香斜着放,扩大受热面积

  去年网上传出一种蚊香的正确打开方法:只要点蚊香的时候不要点燃另一盘就可以。在燃烧过程中,另一盘是不会烧着的。虽然有的网友实验成功,但是有的缺一起烧起来了,所以这个方法需谨慎。

四、蚊香的选购技巧:教你避开选购对人体伤害的蚊香:1、从外观判断好坏。以盘式蚊香为例,表面粗糙不平表明质量不好。对于电蚊香片和液体蚊香,其塑料件不应有明显的翘曲变形、裂纹、划痕、毛刺等,各紧固件不得松动。看生产日期。生产日期越近,驱蚊效果越好。

  2、买质量有保证的蚊香。看包装盒,最好使用“电蚊拍”等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灭蚊产品,避免蚊香中毒。如果选用蚊香、杀虫剂、驱避剂等,应尽量选用低毒产品为宜,把危害降到最低。而盒子上应有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有效期、成分、执行标准、农药登记证等,这些就是保证。

  3、从使用时间长度判断。从外观上来看,合格的蚊香加工精细,色泽均匀,抗折力强,时间约在7~8小时左右;劣质蚊香则表面粗糙,内质松散,容易折断、熄灭。合格的蚊香点燃后只有黄色火焰及青白色的烟,而有毒蚊香则是绿色火焰并冒黑烟。合格的蚊香点燃后,烟雾消淡,气味不浓,还有股自然的精香;有毒蚊香则在打开和点燃过程中,都会有种刺鼻、头晕的感觉,闻久了还会有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蚊香的气味很浓,而且对人体是有害的,我们选购蚊香的时候需要慎重考虑。合格的蚊香灰应该呈白色或灰色,而有毒的蚊香灰却是黑色的。若无法鉴别蚊香是否安全合格,而在点燃蚊香后又发出较浓烈异味时也应立即停止使用。

  不使用蚊香,教你最安全的8种驱蚊方法:

  1、驱逐法:清凉油、驱蚊植物及橘红色灯光:在卧室内摆放几盒敞开盖子的清凉油、风油精或摆放一两盆茉莉花、薄荷、玫瑰等也能起到一定的驱蚊作用。此外,蚊子最怕橘红色光线,市内安装一盏橘红色小灯也是驱蚊的好办法之一。

  2、隔离法:蚊帐、纱窗、长袖衣服:用蚊帐和纱窗将蚊子隔绝在外,这种方法虽然传统,但也是最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建议孕婴使用。此外,如到蚊虫较多的野外,建议穿袜子、长袖衣服和长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蚊虫叮咬。

  3、气味法:生吃大蒜、口服维生素B也可以通过人体代谢产生一种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是不少专家推荐的避蚊方法。

  3、吸引法:糖水、啤酒做诱饵:用空酒瓶等容器装上糖水或啤酒放在阴暗处,蚊子闻到甜酒味就会往瓶子里钻。

  4、人工捕杀:每天天黑之前以及早晨天刚亮时,蚊子喜欢粘在纱门与纱窗上,利用这一机会可以有效地捕杀蚊子。

  5、吸尘器:每晚睡觉前将吸尘器对准床底、屋角等蚊子容易聚集之处吸尘可将大部分蚊子吸入吸尘器内。

盘蚊香的正确使用方法

  6、糖水瓶诱:在空酒瓶中装10毫升糖水溶液,轻摇几下,使瓶子内壁粘上糖液,分别摆放于蚊虫活跃处。蚊虫闻到糖味进入瓶里被粘死。也可在玻璃器皿或陶瓷瓦罐等容器的表面均匀涂上一层驱蛔灵糖浆,放在暗处,蚊子吸食后也会中毒死亡。

  7、香皂水灭蚊卵:在院里放一个盆,盆里放上用香皂与洗衣粉制成的肥皂水可以引诱蚊子在水里产卵。这种碱性的环境不适宜蚊虫生存,因此过后数日,水盆中就会布满许多死亡的幼小蚊子虫卵。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核桃仁去皮方法支招

上一篇:

上火能喝牛奶吗,吃什么降火最快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