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时候我们常常就可以看见有不少的朋友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宽阔的公园里面放风筝,小编儿时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爷爷一起去放风筝了,那么放风筝有什么好处呢?一起来看看放风筝的好处吧。
经常放风筝有哪些好处?
1、有益于视力
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引起眼球睫状肌紧张,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放风筝时极目远眺风筝的千姿百态,能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视力的目的,对防治近视眼、老花眼视神经萎缩极为有利。
2、治神经衰弱
放风筝时,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可使处于紧张状态的大脑皮层和脑血管放松,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故对神经衰弱及失眠症有治疗作用。
3、可以降血压
从中医角度讲,放风筝可释放压抑的情绪,通过排除浊气,顺畅清气,使体内气息顺畅,从而起到降压作用。从西医角度说,放风筝时精神专注,可排除杂念,心情放松,血管舒缓,血压也就得以下降了。
4、可治颈椎病
经常放风筝,可以保持颈椎、脊柱的肌张力,保持韧带的弹性和椎关节的灵活性,增强骨质代谢,加强颈椎、脊柱的代偿功能,既不损伤椎体,又可预防椎骨和韧带的退化。放风筝时,眼望天空,头向后仰,还可使颈项部的肌肉得到放松,有利于保持颈椎的生理弧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颈椎病的康复。
5、消内热积聚
在空气清新的田野上放风筝,可以吐故纳新,促进血液循环,清心肝之火,散内结郁热。此外,所有病情较轻的慢性疾病,都可以应用风筝疗法来辅助治疗,加速康复。
6、健脑运动
放风筝也是一项健脑运动,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仅仅处理好放风筝和风向风速的关系,就得让放飞者动一番脑筋:风筝飞起来的必要条件是地面有风,但风速过大也不好放飞,因为这时空气水平方向力量过大,风筝不易“抬”上来,也很难控制;放风筝最怕的是风向不定,因为此时风筝最容易“栽”下来。古人认为放风筝的较高境界是:放时相牵,一线相连,未放之时,如马卧槽,放飞后如同进了赛马场,要精神抖擞,把线看作缰绳紧拉,如同驯马一般,然后望天入静,随飘移而前后奔走。
放风筝能使人情绪开朗、心境愉悦。放飞时,大脑高度集中,无疑会消除人的内心杂念;放飞者极目蓝天,其心胸也会感到开阔;此外,春季草长莺飞,触目皆景,放飞风筝,如同一次人与自然的美好对话。
怎么自己做风筝?
1. 首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软身,再用 刀将竹篾破开,约三份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24吋,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之用.
2. 到此时就可以将竹篾贴在纸上,但要记著,将长长的竹篾,用纱纸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将它贴好.
3. 最后一步就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
4. 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之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今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将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放风筝有什么技巧?
1、)总是偏向一侧。解决的方法是调整风筝的上提线,如果风筝偏向左侧,可以将上提线向左侧移动一点,至到风筝飞向稳定,每次调整的移动量不宜大,当有经验以后,一般都能掌握所调整的移动量。根据笔者的经验,遇到这种情况经调整后的风筝,一般可以飞行良好。
2、扎跟头。风筝飞起后不久,不等飞行稳定,一遇到风力变化,风筝便一头扎下来,没有返起的机会。如果风筝在按照正常的绑扎提线以后,将风筝放起后就出现这种情况,哪是很不幸的,因为产生这种飞行状态的因素较多,调整的方法是将风筝的尾部加重,先不要调整提线,如果不行的话,再进行提线的调整,可将上提线缩短。同样,调整的大小量不要太多,逐渐调整。二种方法试过以后仍然不行的话,说明这只风筝的制作是失败的。补救的方法是在风筝的尾部加上两根细细的线绳即可,这是无奈的办法。
3、左右摇晃。和一只醉酒的风筝一样,忽左忽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提线的重心位置靠上而造成的。调整的方法是将下提线缩短一点,逐渐调小,不要过多。
4、风筝直往远飞,即见远不见高。调整的方法是将上提线索缩短一些,或是减轻尾部的重量。
5、前飘,即风筝线上无力的情况,稍微一拉提线风筝就势往下飘去,解决的方法是将下提线缩短。
6、旋转,即风筝放起后还未稳定,就像风轮一样边转边往下飞去。如果风筝放飞以后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肯定地说,这只风筝制作已经失败。简单的补救方法是在尾部加上一细线做为尾巴。